不知不覺便進入了年底。

忙碌之中,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

各種措施下去,新生兒數量大增,月姬在各郡都建有醫館,接生助產,撫卹產子的人家。

不過努力了一年也只能將醫館建到郡一級,下面的縣太多,人手略有不足,錢糧也不夠,只能培訓出大量民間穩婆、赤腳大夫。

即便如此,效果也非常顯著。

加上李躍將出生人口與政績掛鉤,各地縣令也極為重視。

夭折的孩童雖然還有,但較之前兩年已經大大降低。

周牽一年到頭都忙碌到底的命,秋收完了之後,又發動奴隸修建管道,設定驛站。

胡人可沒有華夏百姓如此勤勞,其間發動了幾次叛變。

但旋即被各地爭搶人頭的鎮軍撲滅。

鎮軍一年到頭都找不到這種好事,對軍功的渴望不在黑雲軍之下,叛變的奴隸才兩三千人,但從各地騎著驢子趕來的鎮軍足有八九千人,完全不給他們活路。

其他沒參與兵變的奴隸一見這架勢,人也老實了,手腳也勤快了。

驛站建設速度大大提高。

有了驛站就有了安置傷殘將士的地方。

他們為大梁流血流汗,大梁自然為負責為他們養老。

官道和驛站鋪設了七八成,中樞對地方的掌控大大增強,李躍的意志也藉著官道延伸到各郡縣。

地方有什麼動靜,透過驛站能快速傳到鄴城。

眼看著一年到頭了,李躍下令國中六十以上、七歲以下,都可以到官府領肉十斤、糧五斗,雖然不多,但也略表心意。

讓百姓能分享到梁國崛起的好處。

今年糧食豐收,也不差這三瓜兩棗。

一箇中等縣人口兩萬上下,老幼最多佔三成,每人五斗糧,也就三千石。

至於肉食,黑雲軍沒日沒夜的狩獵,收穫頗豐,羊、鹿、牛、野豬、狼、雉、兔……全都成群結隊。

黃河兩岸本就水土肥沃,荒草漫天,野獸早就氾濫成災。

斥候甚至捕獲了十幾頭大象和犀牛,被安置在銅雀園中。

鄴城周邊不缺肉食,其他郡縣若是不足,直接用牧場裡的牲畜代替。

農為國之本,李躍極度重視農耕,但也沒忘記發展畜牧。

吃不上肉的民族怎麼都不會強大起來。

李躍終極目標是讓每個梁國子民、庶民都能隔三岔五的吃上一頓肉。

不過現在目標有些遙遠。

轉眼舊的一年過去了。

朝會上,劉群建議立新年號,以激勵士民。

李躍這才想起一直用的是冉魏年號。

如今冉魏已經走遠了,梁國差不多消化完冉閔的遺產,是時候立新年號。

劉群建議用“泰升”,蔣幹一幫人建議“繼武”,而崔宏則建議“天興”。

自從開始新政之後,蔣幹這幫人就越來越活躍起來,成為朝堂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

表面是在爭年號,實際上是在爭奪話語權。

李躍培養的寒門庶族還未長成,朝堂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常煒、周牽、崔瑾這些嫡系都鎮守一方。

王猛在兗州主持新政,一時片刻也上不來。

眾人各抒己見,各不退讓。

李躍摸了摸腦門,其實選誰的都不好,劉群的泰升,是想讓李躍偃兵息武,發展國內,蔣幹的繼武意思更明顯不過,繼承冉閔的武功……

崔宏的天興還算可以,不過這年頭光靠老天爺可不行。

“新年號不妨用洪武!”李躍直接挑了一個見過的最霸氣的年號。

大明立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