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范仲淹沉聲說,\"先帝就預見到今日的局面。朝中黨爭日益嚴重,改革漸漸變得舉步維艱。他說,一個國家就像人的身體,需要定期調理,否則積重難返。\"

華千機仔細讀著手詔,越看越是震驚:\"這...這是......\"

\"沒錯,\"范仲淹點頭,\"這是一個秘密組織的名單。這些人分佈在朝廷各個部門,表面上互不相識,實則都在默默維護著這個王朝的根基。\"

\"就像...人體的經絡?\"

\"正是!\"范仲淹眼中精光閃動,\"你果然悟到了。這些人就像人體的重要穴位,看似分散,實則相互呼應。每當朝廷出現重大問題,他們就會各自發揮作用,讓整個國家機體保持平衡。\"

華千機翻到名單,突然發現上面有幾個熟悉的名字:\"這是...包大人?還有楊將軍?\"

\"不止他們,\"范仲淹說,\"太醫院的幾位老醫師,也都在其中。這些年,正是有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付出,朝廷才能在多次危機中安然渡過。\"

\"那先生告訴我這些......\"

\"因為我要你接替我的位置,\"范仲淹鄭重地說,\"這個組織需要新的血液。你既懂醫術,又明白治國之道,最適合擔此重任。\"

\"可是學生能力尚淺......\"

\"不,\"范仲淹打斷他,\"這些年我看著你成長,你比你想象的要強大得多。記住,醫者救人,為官濟世,本是一理。以後無論你在什麼位置,都要記住這一點。\"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塊玉佩:\"這是信物,可以讓你認出其他同道。切記,沒有到緊要關頭,不要輕易示人。\"

華千機雙手接過玉佩,只見上面刻著\"以民為本\"四個小字。

\"先生,\"華千機緊握玉佩,心情激盪,\"學生定當謹記教誨,絕不負先生所託。\"

范仲淹欣慰地點頭,又拿起一本厚厚的醫書:\"這是我這些年記錄的心得。裡面不僅有治病的方子,更有治國的道理。\"

華千機翻開醫書,只見扉頁上寫著:\"醫國如醫人,當察其本;濟世如濟病,需明其源。\"

\"這本書,\"范仲淹說,\"記錄了我對朝廷各部門的觀察。就像把脈一樣,每個部門都有其特點和症候。將來你若遇到棘手的問題,不妨從醫理的角度去思考。\"

他翻到其中一頁:\"比如吏部,就像人的心臟,主管血脈執行。若任人不當,就如心脈淤滯;戶部則如脾胃,主管財運,若徵稅太重,則如脾胃受損......\"

華千機恍然大悟:\"原來朝廷各部,真的如同人體各處經絡相通!\"

\"正是如此,\"范仲淹欣慰地說,\"你能領悟這點,將來必有大用。\"

窗外,夕陽漸漸西沉。范仲淹站起身,走到院中那棵老銀杏樹下。

\"還記得十年前,你剛來時,這樹剛剛栽下。\"他撫摸著樹幹,\"如今已經長得這般高大。你也是一樣,從當年的青澀少年,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棟樑。\"

華千機跪下:\"都是先生教導之恩。\"

\"起來吧,\"范仲淹扶他起身,\"我雖然要告老還鄉,但朝廷還需要你們這些年輕人支撐。記住,為官如醫,貴在存仁心、明大義。\"

夜幕降臨,範府上下張燈結綵。這是范仲淹最後一次在府中設宴,來者皆是平日相交莫逆的故交。

酒過三巡,范仲淹舉杯:\"諸位都是國之棟樑,望日後仍以天下為己任。老夫雖去,但心念所繫,永遠是這方熱土。\"

席間,華千機侍立一旁,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