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秀霞不止帶著玉米上了街,還讓春嬌把門前小菜園裡長大的菜拔出來,拿著上街找自己。

春嬌拿著剪刀把那紫得透亮的茄子一個個剪下來。

又把披在牆頭的絲瓜,一個個拽下來。

紅甜椒總是比綠菜椒熟得早,春嬌又摘了幾個又大又紅的甜椒,放在筐裡。

又從門口外的菜畦裡薅了幾根小蔥。

原本想多裝點蔬菜,但是菜籃子太小了,裝不下太多。

葛秀霞第一天出攤,也不知道去哪裡擺攤兒,年紀大了還有些拉不下臉來,只想找沒人的地方躲。

春嬌也不好意思在村裡擺攤兒,見葛秀霞在偏僻的街頭巷尾貓著,自己也跟了過去。

只是一上午,沒有一個人來買菜。

母女兩人站在街上幹愣神兒。

不僅一顆菜沒賣,還被鄉鄰笑話‘窮得都要賣自產的大糞了’。

人在低谷,感受不到悅耳的清風,聽到的大多是鄙夷和嘲笑。

一籃筐的蔬菜跟它的主人一樣,經過一上午的晾曬,蔫兒吧唧的。

葛秀霞賣菜賺錢的盛情被現實打掉了七分。

所幸,春嬌一門心思想賺錢,見這勢頭不僅不賺錢還要賠錢,心裡一著急萌生了一個想法。

住在村子深處的人都是本村人。

凡是本村人,都有一畝二分地,他們不缺這些東西。

忽然間,她想起了白晶。

白晶是外來打工人,在這裡沒有自留地,凡是吃蔬菜都靠買。

附近村裡沒有蔬菜店,都是從通往城郊的路邊上買。

公路兩邊的攤主,都抓住了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圖快,圖便利的心理,賣得特別貴。

龔家村有進帝都的公交站,而且龔家村村口,是附近幾個村村民自駕車進帝都的必經之路。

龔家村的外來務工人員最多。

春嬌推著母親-葛秀霞往家走,母女兩人一路邊走邊合計怎麼定價。

兩人決定,下午趁下班的時間過去賣。

菜,蔫了,賣得便宜一點。

這一下午春嬌沒幹別的,一直在上網學習。

學習怎麼給蔬菜進行自然的保鮮,順便又學了一下,怎麼種菜。

春嬌在萬春堂上班,雖然還沒領到工資,但從龔家三兄妹身上學到一件村裡其他人沒有的東西。

就是學習,不間斷地學習。

志強是司法專業的研究生,經常看到他有事兒沒事兒抱著法律的書在學習。

志玲更是,天天背英語,已經當老師了,還要繼續考雅思託福。

志剛呢,更不用說,已經拿到頂級的學歷,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實踐,總結。

把努力浸泡在時間裡,她也不知道最終會收穫什麼,還是白忙一場。

但這種充實的忙碌讓她忘記了迷茫的焦慮。

臨近傍晚,葛秀霞看到菜不新鮮了,清洗乾淨,瀝乾水,跟女兒兩個硬著頭皮去了龔家村。

遇到同村人,依然沒有避免被嘲諷的尷尬。

但是母女兩人為了掙錢,也顧不得要那無所謂的臉面了。

路過萬春堂,春嬌買的那張無事牌安安靜靜地在那裡掛著。

雖然中醫館裡沒有人,但是乾淨明亮的門面,讓春嬌感覺很親切。

彷彿不是她工作的地方,更像是自己心中的家。

志剛家的院子是關著的,但老遠就能聽到裡面有人。

二舅的呵斥聲,萬春朗朗上口的‘懺悔宣言’不絕於耳。

葛秀霞坐在前邊笑說:“志剛他媽苦了半輩子,好日子終於來了。”

緊接著又“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