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50:徵辟(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備當上青州刺史,權力大增,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徵辟人才。
他手底下的人才太少了,武將不過關張趙田豫陳慶之,文官不過簡雍周處,這樣淺薄的班底很容易被世家架空。
而且最近世家們蠢蠢欲動,很顯然對劉備手底下那些個別駕從事之類的職位很感興趣。
劉備迫切地需要人才。
為此,他這幾日在自己腦中搜颳了無數次,絞盡腦汁想可以徵辟些誰。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他稱帝過程中的一大助力:益州派。
益州劉焉堵塞道路不與外界溝通,他的信使根本進不了益州。
再說荊州才人,似蔣琬這一類人物,他們大多是荊州世家出身,不可能拋下自己的家族不遠萬里為素未謀面的劉備效力。
劉備沒那麼大面子。
劉表的政策還是挺貼合他們家族利益的。
其次是有很多賢才是避難逃往荊州的,現在他們在不在荊州劉備壓根不知道。
赤壁之戰後劉備起勢,各方賢才來投。可那會兒是208年,距離現在有十多年的時間,許多賢才還在成長中,比如馬良,現在不到十歲。
需要知道的是,大漢遍地戰亂交通堵塞,可能信使到了荊州他們才知道有劉備這麼一個青州刺史。
所以很多蜀漢角色大家就不要想啦,暫時不會出場的~
倒是荊州的一些武將,像黃忠魏延,這倆是可以徵辟的。他們不受劉表重用,劉備以高官誘惑,他們未必不會來。
只是中間路途遙遠,信使能不能走到荊州都是兩說。
但黃忠魏延對劉備的誘惑力太大,他最終還是寫下徵辟書,命吳尚帶往荊州。
最樂觀的估計,一來一回花費一兩年的功夫。
最不幸、也是最有可能發生的,信使剛出平原就死了。
劉備已經下令厚待吳尚及隨行者的家眷。
劉備僅僅徵辟他二人的原因,也是讀本章必須要明白的是,劉備對他倆印象深,只知道他倆現在大致在幹嘛。
身為一個集團的cEo,每天日理萬機,光員工現在幹嘛都管不過來,誰會去管他們以前幹啥啊。別人家的員工就更管不來了。
劉備又不是現代來的穿越者,他一本土人物肯定做不到把全三國所有賢才戶都開了,然後牢記他們初平三年在哪裡做什麼。
他徵辟的首選,是青州人。
第一個徵辟的,孫乾。孫乾,字公佑。北海郡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幕僚。最初被大儒鄭玄推薦於州里。
劉備領徐州,以孫乾為從事。自徐州跟隨劉備,多次作為劉備的使臣。
劉備定益州後,拜孫乾為秉忠將軍,其待遇僅次於麋竺,與簡雍相同,算得上是劉備的死忠、鐵桿支持者。
孫乾現在白身,劉備篤定他一定會來。他給出的待遇同前世一樣,從事。
然後是一個大家可能沒聽說過的人物:是儀。
是儀,本名氏儀,字子羽,北海郡營陵縣人 ,三國時期吳國官員。
仕東漢、東吳兩朝,早年曾在本縣營陵縣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後在東吳歷任騎都尉、忠義校尉、裨將軍、偏將軍、侍中、中執法、尚書僕射等官。
先封都亭侯,後進封都鄉侯。
他現在正在孔融手下任職,劉備因而有點印象。
是儀聲名不顯,極具才能,頗受孫權重用,任命他輔佐太子孫登。
孫登對孫權相當於曹昂對曹操,孫權對是儀的重視可見一斑。
而孫登也很倚重是儀,重大決策前都要問問是儀的意見。
孔融對是儀並不好,改姓便是因為孔融嘲弄他。劉備有自信招攬來是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