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追到此處、沒有看過第三章之後看本書設定的讀者大大們回去補一下,明確本書設定】

時間流逝飛快,轉眼間已到十二月份。

十二月的冀州正是寒冬凜冽的時節。風似冰刀般呼嘯而過,割人臉龐;大地覆著厚霜,枯草在風中顫抖。天空常是鉛灰色,日光淡薄,難驅寒意。

劉備站在帳外,張嘴哈出一陣白氣:“天氣如此寒冷,將士們怕是受不住咯。”

大冬天的,現代人穿著羽絨服都冷,別說古代,更別說行軍打仗計程車卒了。

先前俘獲潘美的棉衣,只夠保證戰士們不被凍死,至於暖和啥的,原來就不是戰士們所奢望的。

倘若戰事順利,士兵們多有斬獲,那說不定還能堅持下去。

可惜,圍城月餘,任憑劉備與公孫威如何挑釁,袁尚就是不出城,打定主意要當縮頭烏龜。

期間劉備與公孫威可謂是絞盡腦汁,想出的計策包括但不限於:

圍點打援。派出大軍繞至河間後方,作勢要打袁紹派來的援軍,讓圍城士卒顯出空虛之象,以此誘惑袁紹突圍。結果是對方不為所動,那援軍也根本不知道在哪。

所以袁尚口中的援軍只不過是穩定軍心的計策。

攻堅。於樂成周邊大規模建造攻城利器。以劉備與公孫威的兵力,輔助以攻城利器,打下樂成並非不可能。劉備與公孫威覺得只要不是一個傻子就不會坐看二人建好設施,必定會設計搗亂。

事實是,袁尚真坐看二人修好了。當然,修好也派不上用處,二人珍惜手中兵力,不會消耗在樂成上。

正是算準了二人心思,袁尚穩坐釣魚臺。

這種情況下,士兵們必然怨聲載道,士氣不斷下滑。

唯一的“好訊息”是,袁尚龜縮樂成一個月,徹底打消了公孫威對內部是否有臥底的懷疑。

大軍圍城月餘,情況萬分緊急,公孫威覺得假如自己成功策反了敵軍高層將領,絕不會到現在也不用出來。

反正將他放到袁尚的位置,在潘美兵敗後他就會立刻要求對方行動,裡應外合先搞定自己再說。

但袁尚什麼動作也沒有。

公孫威數日前還自嘲地跟魏仁浦說:“看來是我多慮了。”

劉備吃過苦寒行軍的苦,不願再折磨自己手下計程車卒,加之要應對孔融的攻勢,業已生成退兵之心。

寇封點頭:“臨近年關,戰事不順,將士們歸心似箭,已不願再待在河間。”

劉備搖頭嘆息:“可惜河間大好平原地形,正適合耕種,又要白白送於袁紹。”

劉備撤軍後,僅剩公孫威獨木難支,河間各縣又無險可守,最終還是要回到袁紹手中。

劉備軍隊如此,公孫威又何嘗不是呢?

在互通書信後,劉備與公孫威同時選擇撤軍。

在離開河間前,劉備要了結一樁事:勸降王韶。

劉備愛惜王韶才幹,起了愛才之心,欲將他收入麾下。可王韶為人頗有氣節,自被俘那一刻起,便抱定必死決心。劉備數次勸降,皆無功而返。

劉備深知強扭的瓜不甜,但又實在惜才,便命人尋來了王韶的母親。

要說他哪來的這麼個主意,還得感謝趙構。

這趙構自知回到袁尚軍中只有一死,索性一門心思撲在討好劉備上,苦思冥想提出這麼一招。

當皇帝,尤其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那段時間的皇帝,趙構真不夠格。但不可否認他智商不錯,懂生財之道,做個狗頭軍師勉強在行。

老人家被接入營帳,白髮蒼蒼卻步履沉穩,目光堅毅。她看著被縛的兒子,眼中閃過一絲痛惜,隨即恢復鎮定。

劉備親自上前,恭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