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42:陳慶之定計(第2/3頁)
章節報錯
虎上將中最適合擔任元帥獨立領軍的人物。
在河間一戰中,他敗於袁尚之手後,便發奮圖強,長時間與王韶一同研習軍事,統帥能力有了顯著的進步。
至於張飛等人,目前還需更多的成長與磨礪,暫時無需參與排名。
倘若能夠成功招降石達開,牽招等人的排名恐怕還得往後順延。
待關二爺成長至巔峰狀態,大致能排到第三位。
他那能壓低敵方屬性的技能一旦全力開啟,實際作用在劉備麾下目前堪稱第一。
日後劉備將主力部隊壓至泰山,青州東部必然要留一員大將鎮守,毋庸置疑,人選會從地位最高的關張趙三人中挑選。
劉備個人更傾向於任用趙雲。
關羽和張飛的性格特點根深蒂固,若劉備不將他們帶在身邊時常加以引導和督促,他們的成長速度將會大幅減緩。
而趙雲則不同,即便離開劉備身邊,他的成長速度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說吧,你趕來有何事?”劉備切入正題。
陳慶之隨即將這一個多月來的戰況詳細告知劉備。
首先便是劉備已經知曉的太史慈大敗於石達開之手,秦明被俘一事。
這件事陳玉成在書信中已有提及,劉備聽聞時十分震驚。
太史慈好歹是孫策、孫權認可的人才,竟如此輕易地戰敗了?
吃驚之餘,劉備招降石達開的想法愈發強烈。
“石達開提出用黃玉昆交換秦明,末將同意了。”
陳慶之繼續說道:“在主公推出一系列政策後,北海百姓紛紛歸心,助紂為虐者數量銳減,後方壓力大幅減輕。”
“這一個月內,末將前後與石達開交戰二十七場,勝十場,負十八場。而勝利的這十場,都是在最近,政策發揮顯著作用之後取得的。”
劉備聽後,連連點頭,心中暗自讚歎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主公大破三十寨,石達開失去了後勤支援,必定會回軍。”
陳慶之手指地圖上的三個村莊,分析道,“他不可能大張旗鼓地回去,周圍又沒有可依託的有利地形,只能藉助目前依舊冥頑不靈的百姓。依末將之見,他最有可能的逃跑路徑是這一條。”
劉備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視線由西向東移動,說道:“你是說,他會逃往劇縣?”
陳慶之篤定地點點頭,說道:“劇縣乃是北海郡治所在地,城牆高大堅固,蛾賊將領的家眷都在城中,石達開如今唯有此城可守。”
聽到此處,劉備忍不住抱怨起孔融來。
這小子害怕蛾賊圍城,執政期間多次對劇縣進行修繕,劉黑闥佔領北海後又重新修整了一次,如今的劇縣堅固程度超乎想象。
“而且時遷傳回訊息,劇縣中儲存著可供萬人軍隊食用一年的糧草。我軍若長時間無法攻破劇縣,一旦蛾賊援軍趕來救援,恐怕又會陷入苦戰。”劉備補充道。
陳慶之接著說:“破敵的最佳方法,便是在石達開逃回劇縣之前將其活捉!”
劉備對陳慶之的分析讚賞有加,說道:“子云所言極是。石達開乃是蛾賊中的蛟龍,絕不可放過。我這就派兵配合你的行動,務必把石達開圍困在這三座村莊之中!”
見劉備對自己的意圖領會得如此透徹,陳慶之微微一愣,稍顯錯愕。
劉備看到他的表情,不禁捧腹大笑起來。
一旁的范仲淹暗自思忖:外人皆說劉備喜怒不形於色,在商議軍國大事、進行政治博弈時,確實如此。
但與軍卒相處時,他卻十分豪邁爽朗,時常開懷大笑。
他既深受世家忌憚,又深得士卒愛戴,的確值得我為之效力。
姑且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