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七:漠北之戰(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連數日,漢軍都沒有見到匈奴人的影子,劉備也樂得乘此機會觀察霍去病治軍方式。
戰場上軍隊能否靈活應對敵方使出的千奇百怪的陣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帥的命令能否及時下達。
劉備曾多次與田楷交流戰場之事,田楷治軍的極限便是軍隊能迅速執行自己的命令,可以在幾種簡單的陣型間切換。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霍去病,他還考慮調動士卒本身的主觀能動性,即鼓舞士卒積極思考沙場事宜,用各種手段鼓舞士卒主動參與戰鬥。
毫無疑問,霍去病的訓練方式更高階,使軍隊具有更強的戰鬥力的同時培養了底層軍官,可以保證軍隊在戰中和戰後指揮系統的完整。
戰場上,指揮系統的崩潰無法避免,懂兵的統帥都知道要逮住對面的軍官殺,所以雙方比拼的其實是誰指揮系統崩潰的慢。指揮系統崩潰的越慢,軍隊保持戰鬥力的時間越長。
如果孫策的系統可以顯示軍隊訓練度,那麼田楷軍隊撐死70,而霍去病軍隊在95以上。
劉備悄悄記下這一點,打算回到平原後仿照霍去病整頓軍隊。
終於,第七日時,漢軍遭遇匈奴騎兵。
那日烈日高懸,黃沙漫天,漢騎尚且無法睜眼。待大風稍歇,劉備抬頭,迎面便是匈奴鐵騎。左賢王令旗落下,十萬匈奴騎兵發起衝鋒,天地為之顫抖,場面尤為驚人。
霍去病反應極快,環首刀指天,大喝道:“列車懸陣!”
鐵騎衝鋒是匈奴人的慣用手段,霍去病在戰前便反覆交代遇到騎兵衝鋒要即刻呈車懸陣,在其出聲之前,軍隊中有反應快之人就做出變位。
左賢王站於事先建造好的高臺之上,俯視戰局。他親眼望著匈奴騎兵最前鋒已然扎入漢軍當中。
成了!左賢王嘴角勾起笑意。自古以來,匈奴人的衝鋒便是漢人的噩夢,不論漢人用什麼稀奇古怪的陣型,只要匈奴人的鐵騎衝進其中,保準要陣散人亡。
哪怕霍去病此刻率領的是騎兵,他依舊不懼。匈奴人都知道,騎兵最好的打法就三種:衝鋒、騷擾和包抄迂迴。
在左賢王看來,應對騎兵衝鋒最好的方式便是衝鋒回去,硬碰硬,看看誰家兒郎本事更高。列陣啥的通通是自取死路,單單人類都不一定能列好陣,更別說多幾萬匹馬了。
視線中,匈奴騎兵扎進漢軍,漢軍中間露出豁口,任由匈奴騎兵穿過。
軍隊一分為二,莫非陣破了?劉備緊張到吞口水。史書對戰場細節從來不作描述,他可不知霍去病的陣法是否發揮作用。
下一刻,兩股漢軍分別形成一個偌大的圓圈,宛如一個巨大的車輪。車輪滾動,最外圍的騎兵揮舞環首刀,齊齊夾擊中央的匈奴騎兵,將他們殺的人仰馬翻。
這樣的車輪不斷增加,一個接一個,連成一大片,不斷向前滾動,收割著匈奴人的性命。
騎兵衝鋒破敵的關鍵之一便是分割敵方軍隊,使對方無法結陣。正因如此,霍去病的車懸陣應運而生。
騎兵組成圓形大陣,內部的圓向外翻,外部的圓往內滾,中軍始終有大量士卒來補充缺口,即使匈奴衝破一個圓圈,後面還有無數個圓圈,後面的圈被衝破,前面的圈又會形成。
無論怎樣衝鋒,匈奴人都達不到切割軍隊的目的。
劉備歎為觀止,這是什麼樣的一位統帥才能列出此陣!列車懸陣的難點不在想,而在練。
這場大戰當中,劉備可以學霍去病在戰前如何鼓舞士氣,在戰後如何安慰士卒,偏偏學不來戰場上霍去病所列的車懸陣。
他手上也有烏桓人組建的騎兵,捫心自問,他們達不到這種水平。這是士卒的差距,劉備的資源還不足以培養出如此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