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匈奴來犯(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幾日朝堂之上,可謂是吵鬧異常,緣由便是那匈奴再度犯境。朝堂之上,武將與文官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文官紛紛進言,稱那匈奴已然安穩了二十載未曾來犯,此次雖率數十萬大軍壓境,卻並非是要挑起戰火,不過是因草原之上正值寒冬,牛羊無食,百姓亦要忍飢受凍,故而祈求我朝給予些糧草援助,且許下諾言,待到來年定當加倍奉還。我靖朝身為大國,理當展現出大國的氣度與風範,慷慨相助,助其安然渡過此番難關才是。
武官聞得此言,頓時怒目圓睜,厲聲怒斥道:“爾等迂腐至極!那匈奴向來狡詐多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番大軍壓境,說是求糧,實則心懷叵測,欲趁我朝心軟之時,尋機攻城掠地,搶奪我朝之財物、土地,奴役我朝之百姓。若輕信其言,給予糧草,無異於養虎為患,待其羽翼豐滿,必將釀成大禍,屆時我靖朝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我等身為武將,豈能坐視不管,定要出兵迎敵,方顯我靖朝之威嚴!”
皇帝趙宵廷為此事頭疼萬分,著實愁緒滿懷。雖說那匈奴已有二十載未曾挑起事端,可近些年來,高麗、鮮卑族卻屢屢犯邊,邊境不得安寧。且自他登基之後,數番減免賦稅,只為讓百姓能安居樂業,如此一來,國庫之中所餘錢糧並不充裕,實難應對這諸多狀況。
趙宵廷心中躊躇,拿不定主意,每次上朝,朝堂之上便如那市井街巷般吵鬧不休,武將與文官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直吵得他心煩意亂。下了朝,他便徑直躲入長樂宮之中,似想尋個清淨之地。德妃娘娘見狀,也是費了不少心思,從民間蒐羅來諸多新奇玩意兒,只盼能博皇上一笑,讓他暫忘這朝堂煩心事。
另一邊,皇后娘娘心急如焚,接連三番五次上書求見皇上,可皇上卻屢屢避而不見,將那宮門緊閉,絲毫不給回應。如今這一應朝政事務,皆交由太子殿下暫且處置。皇后娘娘亦是滿心犯難,那兵符牢牢握在皇帝手中,皇上身子康健,卻讓太子監國,可又不授予其真正的權柄,太子下達的每一道政令,皆要經過皇帝點頭同意方可施行,這般情形,太子殿下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罷了,又怎能真正施展拳腳,處理好這繁雜的朝務呢?
當今朝堂之上,局勢已然劍拔弩張。三皇子的岳丈,乃是那兵部尚書,位高權重,秉持著強硬的主戰之態,一心想要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為三皇子謀得更多助力。
而太子這邊呢,其舅舅敬國公身兼刑部尚書一職,在朝中亦是舉足輕重,更值得一提的是,太子的表兄身為忠武將軍,更是主戰的急先鋒,在朝堂上力主出兵,毫不退縮。眼瞅著這局面,此時不抓緊時機搶奪兵權,更待何時呀!
不過,倒是有一人與眾不同,那便是禮部尚書王順,他膝下女兒王婕妤如今育有皇四子,可皇四子年僅十歲,尚還年幼。王順深知當下局勢複雜,為了皇四子能在日後安穩立足,便一力主張和談,想著先讓皇四子養精蓄銳,以待來日能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上嶄露頭角。
在這主戰與主和紛爭的局勢之中,還有一位態度鮮明主戰的人物,那便是承祥侯羅贏。平日裡,他總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可當聽聞匈奴壓境的訊息後,瞬間就變了個人似的,趕忙跑去跟祖母太夫人回稟,表明自己要奔赴戰場打仗的決心。
太夫人一聽這話,嚇得差點暈了過去。原來,羅贏的父親當年就是跪在太夫人面前,哭著求著要上戰場打仗,結果這一去便再沒回來,只留下羅贏這一根獨苗。如今羅贏要是再有個三長兩短,那承祥侯府可就真的後繼無人,徹底完了。
太夫人見狀,直接放了狠話,說羅贏要是敢去打仗,他前腳剛走,自己後腳便碰死在侯府門前。羅贏倒也沒被這話嚇住,反而提了個要求,稱不讓他去打仗可以,不過得答應他娶陳府的二小姐為妻,除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