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色初明,晨曦微透,那巍峨恢宏的皇宮在晨暉映照下,愈顯莊重神秘。少頃,宮門緩緩開啟,吱呀之聲似在宣告一場關乎諸多學子命運之考的啟幕。

一眾考生懷揣著或忐忑、或期待之心,在太監的引領之下,井然有序地魚貫而入。踏入宮門,入目皆是雕樑畫棟,金碧輝煌,處處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氣度,莊嚴肅穆之感撲面而來,叫人不禁心生敬畏。

陳季暉亦身處其間,初時,那敬畏之情在心底翻湧難平,然他深吸一口氣,很快便穩住心神,隨著隊伍,穩步朝著殿試的考場行去。

待至殿試之場,更是肅穆非常,硃紅的廊柱高高聳立,其上雕紋精美。琉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璀璨金光,耀人眼目。眾多才子皆身著華服,或錦緞,或綢袍,或布衣,雖各有風姿,卻難掩眉眼間的緊張忐忑,畢竟此處乃決定他們命運之所,一步踏入,便似踏入了那未知的風雲之境。

再看那殿堂之上,龍椅空懸,卻仿若有千鈞之威瀰漫開來,叫人不敢直視。御前侍衛身姿挺拔,如松柏般分立兩側,目光冷峻如電,透著凜凜殺氣,令人膽寒。

考場之內,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其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散發著淡淡的墨香,似在靜候學子們揮毫潑墨。

此時,皇帝身著龍袍,頭戴冕旒,端坐在那高高的龍椅之上,冕旒上的珠玉垂落,遮住了部分面容,卻更添幾分神秘威嚴。身旁諸位大臣亦是正襟危坐,神色肅穆。皇帝目光威嚴無比,緩緩掃視著下方一眾考生,片刻後,那渾厚沉穩的聲音在殿堂中響起:“諸位學子,今日乃殿試之期,朕望爾等皆能傾盡所學,發揮出自身最佳之水平,朕欲藉此,為我朝選拔出真正的棟樑之才,爾等當用心應考,莫負朕意。”

眾學子聞得皇帝之言,趕忙齊齊下跪,山呼萬歲,隨後又恭敬起身,各自走向早已安排好的座位。

季暉尋得屬於自己的位次後,先是抬手,鄭重其事地正了正身上的衣冠,儀態端莊。隨後,他安然落坐於席,神色從容淡定,目光徐徐投向那擺放於桌上的考題。

只見那考題所問乃是“論如何減輕百姓賦稅以安民生”,季暉瞧著此題,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薄唇輕抿,旋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深知這賦稅一事關乎著萬千百姓的生計福祉,須得審慎思量,方能給出周全之策。

腦海中快速梳理著往昔所學,從經史子集裡尋那可用之理,從民間見聞中找能解之方。周圍的學子們也皆是一臉凝重,有的已然提筆蘸墨,開始書寫,只聽得一片沙沙之聲,似是奏響了這場無聲較量的序曲。

只見季暉寫道:“夫百姓者,國之根基也,民生之安與否,繫於賦稅輕重。欲減輕賦稅以安民生,當首察稅目之繁簡,汰其冗雜,使稅則明晰,令百姓曉然於應納之數,無惑無懼。再者,需審度各地之貧富、產出各異,不可一概而論。宜依地力、稅收,酌量減徵貧瘠之地賦稅,扶其農事工商,促民生之興旺。又當嚴核官吏徵稅之行,杜絕對百姓之苛索,保賦稅入倉皆合規,免民眾額外之負累。且可廣開言路,聽百姓之聲,據其建言,適時調整賦稅之策,如此,則民生可安,社稷亦穩矣”

隨著時間緩緩流逝,考場內氣氛愈發凝重。有的學子面露難色,似是被那考題困住,抓耳撓腮卻難以下筆;有的則是筆走龍蛇,自信滿滿,書寫不停,似已胸有成竹。

日頭漸漸西移,光影在殿堂內拉長,太監適時地高聲提醒著剩餘時間。季暉手下不停,只盼能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盡皆呈現,不負這多年的苦讀,不負眾人的期許。

終於,隨著一聲銅鑼敲響,殿試結束。學子們依次交卷,神色各異,有輕鬆者,有沮喪者,亦有那仍沉浸在思索中的。季暉交上自己的答卷後,長舒了一口氣,隨著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