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那險地涉身,籌措銀兩這般重任,便交予太子哥哥擔待,兒臣定當竭盡心力,斷不會使父皇與諸位臣工失望。兒臣於此立誓,若不驅退匈奴,兒臣絕不回朝,誓與那敵軍周旋至最後一刻。”

太子亦是滿臉憂色,眉心緊蹙,趕忙行禮奏道:“父皇,兒臣亦願奔赴雲中,與那匈奴鏖戰一番,然兒臣心憂父皇聖體,恐兒臣出征之後,朝堂無人監國,屆時又累父皇親理諸事,兒臣實難心安。兒臣唯父皇之命是從,父皇令兒臣如何行事,兒臣便謹遵聖意,絕無二話。”

敬國公見狀,不禁暗自惱恨,這太子,怎如此怯懦。皇上如今正值壯年,龍體康健,哪需太子過早監國。太子若不赴前線激勵士氣,只蜷縮於這朝堂之上,軍功焉能到手。況且如今皇上在位,這朝堂諸事,太子又能有多少話語權。且皇上尚春秋鼎盛,太子便急著監國,這不是無端招惹皇上猜忌麼,當真是糊塗至極,不堪大用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然那太子,乃自家親外甥,且身承儲君之尊,如此情境之下,焉能不施於援手?蓋因他皇子爭位若敗,或尚有存身之隙,然太子之位攸關國本,一旦於宮闈爭位中折戟,只能赴死,著實令人憂心。

正逢敬國公欲再前而進言時,二皇子趨前一步,長揖至地,恭聲道:“父皇,兒臣素日無功無名,然值此之際,亦願盡綿薄之力。太子哥哥心懷赤誠,兒臣身為其弟,頗為感懷,三皇弟亦是忠肝義膽,兒臣為兄,亦深為敬佩。若父皇不嫌兒臣庸碌,兒臣願隨薛將軍同赴沙場。兒臣既為兄長,怎可讓三皇弟涉險?且三皇弟新婚未久,與皇子妃正情意綿綿之際,又怎忍使其夫妻分離?兒臣願擔此重任,望父皇恩准。”

敬國公聞此一言,心下稍安,這二皇子與太子本就一母同胞,太子既不願前往,由二皇子代行,倒也頗為相宜。

三皇子方欲開口再言,皇帝卻抬手擺了擺,緩聲道:“錦曦所言極是,錦旭新婚不過半載,至今尚未添得一兒半女,你便莫要去那險地了。太子錦哲且留於京中,伴朕料理政務。便著二皇子錦曦前往雲中,替朕鼓舞士氣。那薛將軍作戰經驗頗豐,此次就任輔國大將軍,二皇子錦曦任副將,薛將軍下朝後即刻前往西山大營點兵五萬,三日後共赴雲中討伐匈奴。至於軍資,著太子與三皇子各自籌措五十萬兩,戶部另撥二百萬兩。糧草之事,就由戶部周順奇擔任運糧官,負責運往前線。”

三皇子聞此,心中憤恨難平,卻也無奈,只得強壓憤懣,用心去操辦那籌措銀兩之事。

太子聽聞不用自己奔赴雲中,面上明顯鬆了一口氣,可一念及那五十萬兩銀子不知該從何處籌措,又不禁眉頭緊蹙,愁緒滿膺。

敬國公薛成燁暗自長舒了一口氣,這周順奇可是自家夫人的親外甥,其父是大理寺少卿周宗明,乃夫人胞弟,有這層關係在,他必定會全力以赴去操辦相關事宜。如此看來,皇上的心意似乎還是偏向太子一黨,這讓薛成燁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輕風君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