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百姓的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朱元璋的迅速決策,體現了他對民生的高度關注和應對災害的果斷。 】

用人之道,君臣探討

【丙寅日,朱元璋與學士宋濂在便殿談論用人之事。】

朱元璋(神情嚴肅,緩緩說道):“宋愛卿,朕以為人才不可一概而論,賢能之士或隱於老佛、卜筮、負販之中,關鍵在於上位者能否發現並任用他們。若近代選官只重世族,那許多有志之士便難以施展抱負了。”

宋濂(點頭稱是):“誠如聖諭。昨日有一僧人名傳,勤奮好學,拿他所寫的文章向臣請教。臣觀其文,很有可取之處,此人或許有可用之才。”

朱元璋(眼神一亮):“哦?既有此等人才,愛卿速取其文來,朕要親自看看。”

【宋濂領命而去,不久便取來文章。朱元璋看完後,面露喜色。】

朱元璋(讚賞道):“此僧文章果然不錯,朕親自撰文諭之,鼓勵他繼續精進,為大明效力。”

【旁白:在古代,人才選拔關乎國家興衰。朱元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打破了傳統門第觀念,為更多出身平凡的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而宋濂作為一代大儒,在人才舉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君臣之間的這種交流,有助於營造良好的人才選拔環境。 】

行政調整,最佳化治理

【戊辰日,關於四川行省的事務被提上朝堂。】

官員(奏報):“陛下,四川行省所屬州縣,因民稀事簡,存在冗官現象,經統計,冗官達二十九人。”

朱元璋(果斷下令):“汰除這些冗官,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行政之要,在於以最少的資源,為百姓謀最大的福祉。”

【與此同時,關於官員升遷的奏報也傳來。】

吏部官員(奏報):“陛下,燕山衛都指揮使曹興,治軍有方,屢立戰功,臣等建議升其為大都督府僉事。”

朱元璋(點頭同意):“曹興既有能力,又有功勞,擢升他為大都督府僉事,望他繼續為大明的軍事建設貢獻力量。”

【旁白:四川行省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包括山地、平原、盆地等多種地形。對其行政區劃和官員設定的調整,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地方實際情況,加強管理。而官員的升遷,是對其能力和功績的認可,激勵更多官員為國家效力。 】

邊疆建制,穩固藩籬

【庚午日,朱元璋對邊疆地區的建制做出重要決策。】

朱元璋(目光堅定,下令道):“詔置俄力思軍民元帥府、怕木竹巴萬戶府、烏思藏籠答千戶所,設官一十三人。改四川石柱安撫司為宣撫司,隸重慶府。”

【大臣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大臣乙(說道):“陛下此舉,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尤其是烏思藏等地,地勢險要,民族眾多,此舉有利於穩定邊疆,促進民族融合。”

【旁白:俄力思大致位於今西藏阿里地區,是連線內地與中亞、南亞的重要通道。怕木竹巴萬戶府在今西藏山南地區,在當時的西藏政治、經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石柱,地處四川東部,改安撫司為宣撫司,提升了其行政級別,有利於加強對當地少數民族的管理和統治。 】

祭祀封賞,彰顯皇恩

【辛未日,朱元璋主持享太廟儀式,隨後又遣官祭功臣於雞籠山廟。】

朱元璋(神色莊重,在太廟中祭拜祖先):“列祖列宗在上,今我大明日益昌盛,皆賴祖宗庇佑。朕定當勤勉治國,不負祖宗期望。”

【祭祀完畢,回到朝堂,朱元璋宣佈一系列決定。】

朱元璋(大聲說道):“增祀故淮安侯華雲龍、平章李思齊等百八人於雞籠山廟,以表彰他們為大明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