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洪武八年十二月(第3/3頁)
章節報錯
政權。雖然實力大不如前,但仍然對明朝的邊境安全構成威脅。朱元璋採取軍事對抗與外交手段相結合的策略,試圖削弱北元勢力,維護邊境的和平與穩定。這種策略既體現了他的軍事智慧,也展示了他的外交謀略。
“陛下,安南方面遣使前來,商討朝貢相關事宜。”禮部尚書又啟奏道。
朱元璋思索片刻後說道:“安南乃我朝藩屬,朝貢之事不可廢。之前朕已決定,安南每三年一朝貢。此次要與他們明確朝貢的禮儀、貢品等細節,不得有絲毫差錯。”
禮部尚書應道:“臣遵旨,定會妥善安排。”
旁白:安南作為明朝的藩屬國,朝貢是維持兩國關係的重要方式。透過朝貢,不僅能夠展示明朝的大國風範,還能促進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明確朝貢的禮儀和貢品等細節,有助於維護兩國關係的穩定和正常交往。
文化之光:國子監與社會治理
話題轉向社會文化方面。
“陛下,國子監作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機構,臣建議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和考核,同時進一步推崇儒家文化。”禮部尚書啟奏道。
朱元璋微微點頭:“國子監乃人才的搖籃,朕對其寄予厚望。要嚴格選拔優秀的教師,教導學生經史子集、治國理政之術。同時,大力推崇儒家文化,讓學生們明白仁義禮智信,培養他們的品德和操守。”
旁白:國子監是明朝的最高學府,負責培養國家的棟樑之才。朱元璋重視國子監的發展,透過加強學生培養和推崇儒家文化,旨在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有學識、有品德的官員,為明朝的長治久安提供人才支援。
這時,一位官員上前說道:“陛下,地方上仍存在一些治安問題,如盜賊橫行,社會風氣不佳。臣建議加強社會治理,打擊盜賊,整頓社會風氣。”
朱元璋面色嚴肅:“社會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基礎,盜賊橫行,社會風氣不佳,如何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傳朕旨意,各地官府要加大對盜賊的打擊力度,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同時,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弘揚道德風尚,讓百姓知廉恥,守規矩。”
旁白: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打擊盜賊,能夠保障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整頓社會風氣,則有助於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朱元璋對社會治理的重視,體現了他對國家和百姓的責任感。
隨著朝堂上的討論逐漸結束,洪武八年十二月至洪武九年年初的這段歷史,在明朝的發展程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朱元璋在這期間,面對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堅定的治國決心。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對明朝的未來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而這些決策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和考量,也成為了後世研究明朝歷史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