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酒器並閹豎,朝堂上對此議論紛紛】

丘民(上前奏道):“陛下,安南此次進貢,雖表誠意,但獻閹豎一事,恐不合禮儀。”

朱元璋(微微皺眉):“傳朕旨意,告知安南,今後勿要再獻閹豎,以免有傷天和。”

第四幕:詔修元史

【時間】:乙丑日

【地點】:皇宮朝堂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神色莊重】

朱元璋:“元朝雖亡,但歷史不可不記。朕今日詔續修元史,以翰林學士宋濂、待制王禕為總裁,儒士趙壎、朱右等十四人同纂修。宋濂、王禕,你們肩負重任,務必如實記錄,為後世留下信史。”

宋濂(跪地,恭敬地說):“陛下放心,臣等定當查閱典籍,遍訪故老,將元史如實修撰,不辜負陛下期望。”

王禕(也跪地說道):“臣願與宋大人一同努力,完成這一重任。”

第五幕:祭祀馬援

【時間】:任命張以寧、王廉出使安南期間

【地點】:皇宮朝堂

【朱元璋看著張以寧和王廉,鄭重地說】

朱元璋:“張以寧,你齎赴安南,要宣揚我朝國威,促進兩國友好。王廉,漢伏波將軍馬援昔討交趾立銅柱以鎮服蠻夷,其功甚大,你到安南後,務必代朕祭祀,以表敬意。”

張以寧、王廉(領命道):“臣等遵旨!”

第六幕:旌表貞節與孝行

【時間】:庚寅、丙寅日

【地點】:皇宮朝堂

【禮部官員上奏蘇州府崑山縣民範三妻淩氏等貞節之事】

禮部官員(恭敬地說):“陛下,蘇州府崑山縣民範三妻淩氏、葛道佑妻杜氏等,堅守貞節,堪為楷模,請求旌表。”

朱元璋(點頭道):“准奏,貞節乃女子美德,理應旌表,以正風俗。”

【丙寅日,禮部又奏河南舞陽縣民周炳事母至孝及南陽府葉縣民孫仲名妻羅氏等守志不渝之事】

禮部官員(懇切地說):“陛下,河南舞陽縣民周炳事母焦氏至孝,南陽府葉縣民孫仲名妻羅氏等自少夫亡養老鞠幼,守志不渝,請求旌表其門。”

朱元璋(欣慰地說):“孝行和貞節都是我朝倡導的美德,詔並從之,讓天下百姓都能以他們為榜樣。”

第七幕:朝堂議政

【時間】:諸事處理後不久

【地點】:皇宮朝堂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看著群臣】

朱元璋:“如今,我朝在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在穩步發展。軍事上,諸將屢立戰功;外交上,與安南往來不斷;文化上,元史即將開修,貞節孝行得以旌表。但我們不能滿足於此,還有諸多事務需要完善。陳則,你說說戶部事務可有難題?”

陳則(上前奏道):“陛下,目前國家財政收支總體穩定,但各地稅收徵收仍需加強管理,以免有貪腐現象。”

朱元璋(嚴肅地說):“務必嚴查,不可讓百姓的血汗被貪官汙吏侵吞。丘民,禮部在外交禮儀和祭祀事務上,也要多加用心。”

丘民(拱手道):“臣定當盡心盡力,確保禮儀規範,祭祀順利。”

【接著,朱元璋又詢問了兵部、太常寺等部門的事務,群臣紛紛建言獻策,朝堂上氣氛熱烈】

第八幕:展望未來

【時間】:當日退朝後

【地點】:皇宮御書房

【朱元璋坐在御書房中,陷入沉思。這時,徐達求見】

徐達(跪地行禮):“陛下,臣此次前來,是想向陛下彙報軍事進展及後續戰略。”

朱元璋(示意徐達起身):“達,你且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