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洪武三年五月(第2/3頁)
章節報錯
確保科舉考試的公平公正,為陛下選拔出真正的“懷材抱德之士”。
第二幕:君臣議政,共商科舉
時間:緊接著,討論科舉相關細節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宣佈設科舉,旨在錄取“懷材抱德之士,務在經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質得中,名實相稱”的“全材”。眾愛卿,如何才能確保選拔出這樣的人才?
劉伯溫:陛下,科舉考試內容至關重要。經義可考察士子對儒家經典的理解,這是修身治國的根本;策論能檢驗他們對時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為國家出謀劃策;詩賦則展現他們的文學素養和才華。在閱卷過程中,要選拔那些真正有見解、有才華的試卷。
李善長:陛下,除了考試內容,考官的選拔也不容忽視。要挑選那些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官員擔任考官,他們能夠公正地評判試卷,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同時,可設立嚴格的考官考核制度,若考官失職,予以處罰。
朱元璋:丞相所言極是。吏部尚書,要精心挑選考官,確保他們能勝任此重任。
吏部尚書(出列,跪地領命):臣遵旨!臣定會選拔出最優秀的官員擔任考官,為科舉考試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戶部尚書:陛下,科舉考試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臣建議,在各地設立專門的科舉經費,確保考試的順利進行。同時,對於家境貧寒的考生,可給予一定的資助,讓他們能夠安心參加考試。
朱元璋:准奏。科舉關乎國家未來,不可因經費問題而有所延誤。要確保每一位有才華的學子都能有機會參加考試。
第三幕:外事之議,番邦求賢
時間:稍後,討論科舉對外事宜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此時,太監高聲通報。
太監:陛下,高麗使者、安南使者求見。
朱元璋:宣他們進來。
(高麗使者、安南使者進入大殿,行禮後)
高麗使者:陛下,聽聞大明開科取士,且允許我國士子參加,我高麗國王十分欣喜。特遣臣前來,瞭解科舉考試的詳細情況,以便我國士子做好準備。
朱元璋(微笑著說):高麗乃我大明友好鄰邦,歡迎貴國士子參加科舉。禮部尚書,你向使者詳細介紹一下科舉考試的相關事宜。
禮部尚書:使者請聽好。貴國士子可在本國參加鄉試,考試內容與我國相同。若中式,便可赴京師參加會試、殿試。考試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只要有真才實學,皆有機會入朝為官。
安南使者:陛下,我國也十分重視此次科舉機會。但我國士子對經義、策論等考試內容的理解可能與大明有所不同,不知在評判標準上是否會有所差異?
劉伯溫:使者不必擔憂。科舉考試雖有統一標準,但也會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在評判試卷時,考官會綜合考量考生的學識、見解和才華,只要符合“懷材抱德之士,務在經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質得中,名實相稱”的標準,都會給予公正的評價。
高麗使者:如此甚好。我高麗國定會選派優秀士子參加科舉,與大明學子相互切磋,共同進步。
朱元璋:好!希望貴國士子能在科舉中取得優異成績,為兩國的友好交流做出貢獻。
第四幕:君臣同憂,心繫民生
時間:之後,討論完科舉相關事務,朱元璋談及治國理念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眾愛卿,朕今日還有一言。朕以為“君臣同憂,方可治世”。古代賢君常憂治世,賢臣亦憂治君。如今我大明疆土日廣、百姓日蕃,但久困之民未盡蘇息,撫綏之方未盡得宜。朕希望諸位愛卿能與朕同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