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戰後(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戰後統計資料整理出來。
山上山下總共收集敵人屍體一百五十六具,槍支二百三十八支,都是步槍。
抓獲俘虜八十四人。
青龍山自衛隊犧牲五人,受傷十多人,都是輕傷。
土司聯軍的人估計傷亡過半,逃回去的很多人還是傷員。
如此的戰損比堪稱恐怖,完全是降維打擊。
而且,如果敵人堅持進攻,最終的結果應該是全軍覆沒。
朱江分析,取得如此大勝的原因,一是武器優於土司,雙方的武器可以說有代差。
另一個原因是地形,一方進攻,一方防守,防守方處在更安全的位置。
第三個原因是人員素質的差距。青龍山的自衛隊成員都是身經百戰的國軍老戰士,而土司的武裝人員,組成時間並不長。日本人佔領時期和英國人統治時期,土司都沒有武裝組織,英國人走後,緬甸政府同樣限制土司武裝,只是國民黨殘軍進入緬甸後,因緬甸政府無力對付,才允許土司組織自衛隊,但武裝人員沒有經過訓練,也沒有實戰經驗,加上裝備落後,所以才一擊即潰。
但青龍山的人員實在太少,少量的犧牲都是巨大的損失。
擴張隊伍已經迫在眉睫。
當然,更迫在眉睫的事情是處理敵人的屍體。
現在還是八月底,天氣還很炎熱,屍體不及時處理會帶來嚴重問題。
所以一一辨認和分別安葬已經不可能。
還是隻能集中火化。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山寨全體人員包括俘虜都參與焚燒屍體的工作。
在山寨的下風處設定數個焚燒場,濃煙滾滾,伴隨劇烈的怪味,整個山寨瀰漫著煙霧和難聞的味道,人人都忍不住嘔吐。
死屍的味道直到數天之後才消失。
然後是對俘虜的處理問題。
幾十個俘虜,每天的糧食消耗都不是個小數。
朱江和陳明禮商量如何處理俘虜。
一般來說,處理俘虜,無非這樣幾種方式,一是殺掉,二是招安,三是當奴隸使用。
對這些土司武裝人員,殺掉太殘忍,也沒有必要,他們並不是土匪,以前沒有太多作惡,既然已經投降,就不能殺掉;
招安也不是不行,本身現在就缺人,但關鍵是瞭解不夠 ,無法信任,招安有風險,至少暫時不能招安;
那就只有用做奴隸這一條路了。
經過商量,最後決定就將這些俘虜當作奴隸。
本身之前修建的軍營裡有多餘的宿舍可以使用,但朱江認為奴隸的住宿條件不能和士兵一樣,再加上準備安排奴隸們去裡面的山灣去開荒,於是決定奴隸們首先自己動手修建住房。奴隸當然不能和士兵一個待遇,搭建一個巨大的木棚,分成四個房間,一間住二十個人,就夠了。
旁邊再搭建一個小木棚,當做廚房。
等俘虜們安置下來,就安排他們在山灣開荒。
朱江安排一個小隊的人,全副武裝監視這些俘虜。
朱江還宣佈,俘虜們如果表現好,一定時間後,可以參加自衛隊。
之前俘虜的三個孟甘土司手下,這次也一併參加到俘虜之中。
朱江交代負責監視管理俘虜的小隊成員,讓他們不能僅僅只是監視俘虜,還有教育和訓練俘虜的任務,要把俘虜營當成一個學校,最終把俘虜改造成合適計程車兵。
實在改造不好的,只好終身當奴隸了。
處理完俘虜,朱江和陳明禮商量下一步的計劃。
在之前,戰鬥結束之後,朱江已經安排偵察隊下山偵察,回來告報的情況是,土司聯軍已經徹底潰敗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