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會場就變成了菜市場。

經過大半天的討價還價,政府和土司達成協議:土司同意移交權力,政府給予土司年財政歲入三十倍的補償。

土司在未來的縣議會中,擔任議員,邦議會和聯邦議會都需要給土司留下一定數量席位。

補償款額支付方式為,權力交接時一次性支付十倍歲入,剩下的補償款額十年內支付。

權力交接的時間定於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地點在各邦首府。

各土司和政府代表吳登在協議上簽字。

這個協議就叫《曼德勒協議》。

協議達成,皆大歡喜。

朱江心裡非常清楚,政府答應的補償,絕對是空頭支票。

很簡單,政府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

會議結束後,朱江被記者圍住,朱江的手下準備將記者擋住,但朱江叫停手下,朱江接受了採訪。

這次來曼德勒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擴大自己的影響,記者採訪這樣的機會必須得利用。

記者問朱江對土司制度改革的看法,朱江表示,自己完全支援政府廢除土司制度的決定,儘管自己是土司身份,但也認為土司制度是一種落後的社會制度,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有悖於民主自由的現代政治理念。

關於撣邦革命軍和撣邦革命黨的定位,朱江表示,這是撣邦人民行使地方自治權的一種形式,而少數民族的自治權,是《彬龍協議》和緬甸聯邦憲法所確立的,任何人不得剝奪。

朱江信誓旦旦地表示,撣邦革命黨和撣邦革命軍不尋求撣邦獨立,不會分裂國家,撣邦永遠是緬甸聯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朱江侃侃而談,民主自由,議會政治之類的新名詞從他的嘴裡一串串吐出,讓記者們忘記了朱江的土司身份。

第二天,緬甸各大報紙刊登了對朱江的採訪報道。這次,報紙給朱江重新定義了身份,報紙的標題是《朱江撣邦走出來的緬甸政治新星》《緬甸政壇新人朱江》《緬甸政壇未來的王者朱江》等等,完全忽略了朱江的土司身份,都把朱江定義為新的政治人物,有的報紙文章甚至暗示,朱江未來有可能角逐緬甸總統大位。

而會議結束後,參加會議許多土司,紛紛來到朱江下榻的旅館拜訪朱江。

土司們對朱江在土司大會上為土司爭取利益,表示衷心感謝。

有的土司甚至要給朱江行跪拜禮,被朱江拒絕。

朱江知道,土司們的好日子就快到頭了,明年權力交接後,政府就會翻臉,協議上承諾的補償,根本不會到位。

如果朱江解放撣邦後處理土司問題,他給土司的待遇或許也不會太差。

現在鄰國已經開始在雲南實行土改,土司的待遇可比內地一般地主好多了。

土司們雖然被剝奪了土地山林,但一家家被送到昆明安居,按月支付高額工資,還安排進人大政協,難怪出了很多著名的愛國土司人物。

本身如果緬甸政府不這麼早改革土司制度話,朱江是準備參考鄰國的政策的。

但政府現在提前改革,讓朱江以後少了很多麻煩。

會議開完,朱江準備回程。

走之前,朱江帶著玉罕在曼德勒城逛街,一個班的衛士換便裝跟隨。

這個時候已經是農曆臘月,曼德勒城因為華人眾多,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到處商鋪裡都是大紅的燈籠,春聯,福字等。

玉罕在城裡盡顯土豪風采,一個勁地狂買。

吃穿用各方面的物品,土司山寨都是不容易買到的,儘管土司手裡有黃金煙土,平時也交換不到東西。

朱江已經提前叫楊振材給他們安排回去的火車。

當天晚上,楊振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