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有三個人在這裡,想要人的話,就親自來青龍山接人。他們死的兩人,你們回去的路上,幫忙給埋了。再就是我們果敢民族自衛隊大量招人,只要願意參加,不管什麼民族,我們都歡迎,還請你們馬幫幫忙宣傳。”

楊國明一口答應,然後拱手離去。

接下來的日子,青龍山掀起了建設高潮。

伐木、燒瓦、打地基,全體山寨成員,包括自衛隊隊員,原來的奴隸、慰安婦、土匪、土匪家屬等山寨居民,全體參加建設,兩個月後,建成軍營宿舍三棟,每棟可住一百二十人,合計可供三百六十人居住;建成一個大食堂,食堂的大廳平時用於官兵用餐,也可作為會議大廳使用;禮堂可滿足一千人使用;還修建了一棟自衛隊總部辦公用房,設有辦公室,小會議室,參謀室等,當然以後會根據需要調整。

軍營裡面還修建了一個較大的公共廁所,一個公共澡堂。

另外,還整出一個大操場,用於隊伍操練。

朱江還組織修建了一條道路,道路橫穿村子,然後通向軍營。

道路當然是土路,但是上面鋪有碎石,道路兩邊有排水溝,不至於像以前,一下雨就是泥濘。

至此,自衛隊的草臺班子初步搭建完成。

下一步,就是隊伍的建設。

這方面,朱江準備照搬後世的模式。

後世緬甸佤邦,幾乎就是完全照搬鄰國的經驗和模式。

果敢同盟軍和四特也是一樣。

畢竟鄰國幾十年摸索出來的適合自身國情的模式,肯定有其先進之處。

當然,這個模式主要是指軍事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宏觀層面的東西,現在還遠遠不到時候。

不過現在只有幾十個人,只能進行軍事上的訓練。

軍事訓練,朱江首先進行佇列訓練。

在實踐中,佇列訓練並不是為了表演,而是培養士兵紀律的一種手段。

一支出色的部隊首先需要嚴格的紀律。

然後,朱江進行了體能訓練。

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每天五公里負重拉練。

最後是三三制戰術。

這是非常實用的戰術,但效果非常好。

半個月的軍事訓練結束,整個自衛隊脫胎換骨。

這還沒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只能一步一步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