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佈告(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申友全殲昔勝增援的政府軍之後,東枝城被馬奎的101旅圍成鐵通一般,東枝城的政府軍已經成了甕中之鱉。
此時,被圍在東枝城的除了政府軍,還有緬甸聯邦邊疆事務委員會主任吳登,撣邦總理索欽茂,撣邦議會主席吳昂敏,政府軍東部軍區司令丁吞將軍。
他們給緬甸聯邦政府發了求救電報,但政府軍明確告訴他們,現階段政府沒有力量能夠支援東枝,命東枝駐軍全力阻擊叛軍,如無法阻擋,自行突圍。
政府軍做出這個決定是明智的,既然政府軍不能打敗國民黨的殘軍,自然也拿撣邦革命軍沒有辦法。
這意味著東枝被政府拋棄了。
自行突圍,面對強大的撣邦革命軍,就是死路一條。
但上面也沒有指示他們投降。
困在東枝城的軍政大佬裡面,吳登和丁吞見過朱江一面,但稱不上熟悉,其他人甚至沒有見過朱江。想找個人出去談判,都沒有合適的人。
突然,政府軍裡面的索恩上校想起了一個人,楊振材。
楊振材也被困在東枝城裡面。當然,他一點都不用擔心他的安危。以他這些年對朱江的瞭解,他相信朱江不會為難他。
索恩和索欽茂找到楊振材 ,要他出城和撣邦革命軍談判。
楊振材作為曾經的果敢土司,現在的撣邦議員,代表撣邦政府和撣邦革命軍談判,確實身份很合適。
楊振材這人,也願意做這樣的事。
於是楊振材欣然答應,一個人出城面見馬奎。
馬奎接待了楊振材,對他很客氣。
楊振材想了解撣邦革命軍這次行動的目的。
馬奎明確地告訴他,撣邦革命軍的現階段的目標是推翻仰光政府在整個撣邦的統治,解放撣邦人民。
“馬旅長,這次東枝慘案,撣邦政府確實有責任,但事情也不是外面傳的那樣,我認為在一定的程度上,這次事件屬於意外事件,如果僅僅因為這個事件,就要推翻政府在撣邦的統治,恐怕難以令人信服吧?”
“楊議員,你比誰都清楚,不是這個事件,也會有其他的事件,因為老緬骨子裡的大緬族主義是根深蒂固的。不推翻緬族在撣邦的統治,就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民族平等,撣邦人民就永遠是二等公民。甚至你就是當了議員,在老緬眼裡,你還是二等公民。”
馬奎沒有給楊振材面子,說得很直接。
楊振材一臉尷尬。“馬旅長,那你們是不是要撣邦獨立?”
“這不是我們說了算的,這要看全撣邦人們的意願。”
“政府想知道那些土司們喊的口號,到底是不是你們授意的?”
“當然不是,那是老百姓自發的,我們也無法制止。”
楊振材個人內心其實很矛盾。
他知道緬甸存在民族歧視,作為一個果敢人,他比誰都清楚。漢人在緬甸都不能自稱漢族,而是稱為果敢族,其他少數民族也都遭受著大緬族主義的壓迫,也難怪緬甸自獨立以來,各少數民族的武裝反抗行動就沒有停止過,但楊振材在被政府招安之後,同時擔任撣邦議員和聯邦議員,成了體制內的一員,內心又對緬甸聯邦有了國家認同,不希望國家分裂。
楊振材帶著困惑回到東枝城。
索欽茂等人馬上詢問楊振材談判結果 ,楊振材沒有做聲,而是遞給他們一張紙。
幾個人接過來一看,上面寫著“撣邦革命軍佈告”幾個字,是用緬文寫的。
楊振材說,佈告有漢語、傣語和緬語三種文字。
佈告內容如下:
東枝大屠殺事件,徹底暴露了仰光當局的反動本質,這樣一個邪惡、殘暴的政權,沒有資格統治撣邦人民。撣邦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