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殿試(第1/3頁)
章節報錯
林思衡此番暗戳戳得唆使賈政送賈寶玉去書院,雖知有賈母在,一時決不能成。
不過眼下先在賈政心裡留個話,待日後寶玉再惹出事來,賈母雖能攔一次兩次,到底也有攔不住的時候。
叫你小子一天天沒事幹,往師妹那裡跑!
給寶玉挖了個坑,林思衡心滿意足的回到小院。
點起燭火,寫一封信,將自己高中的訊息發回揚州去,給老師報個喜。
旋即又一頭扎進書山文海之中,籌備殿試。
綠衣也藉著燭火,坐在他身邊,整理賬冊。
主僕兩人的身影被躍動的燭火映照在窗簾上,緊緊依靠在一起。
只偶爾有幾道翻書聲,才打破這夜裡的寧靜。
農曆四月二十一,殿試,科舉考試最後一關。
一大早,宮城城門還沒開,就已經有一大堆新科進士等在這裡,大多面上都還比較放鬆,畢竟殿試只排名次,不再黜落。
這也意味著,今天來參加殿試的,再差也有個同進士出身。
辰時,鐘鼓響,宮門開。
一百五十名士子在引領官的分配下,分成兩列,往保和殿方向去。
辰時一刻,鴻臚寺卿設黃案,祭告先賢,新科進士更換袍服官靴,依會試名次排列。
辰時二刻,開保和殿門,公卿百官皆著朝服分列丹陛內外。
今日罷朝,一應國家大事皆為殿試讓路。
辰時三刻,鳴鞭,鼓樂齊鳴後,皇帝升座,新科進士叩首謝恩。
巳時初,大學士捧出考題,禮部官員分發答題紙,考生作答,四位御史入場監試。
與此同時,宮門禁閉,禁絕出入。護軍統領稽察中、左右宮門,侍衛,護軍往來巡邏。
這樣一整套禮節流程走下來,連林思衡也開始有些緊張,坐到座位上,斂息屏聲,閉目養神片刻,並不急著答題。
待心情平復之際,再睜眼去看考題,題目只有一道:
“試議國朝鹽鐵政策之得失。”
林思衡怔了怔,心緒複雜難言。
低頭整理一番心中湧上來的思緒。林思衡一看見這考題,便知朝廷財政艱難已經到了難以遮掩的地步,皇帝都已經開始屢屢向新科進士問策了。
看來他這是打定主意要動一動鹽法。
這幾個月裡,林思衡常與其師林如海有書信往來,言談間多有事涉朝政之事。
會試之前,林思衡有一回提起,太祖朝時有一官員,因主張開海,並改漕運為海運,結果被江南籍官員和沿海諸地的官員聯合攻擊,流放嶺南,終老異鄉。
林思衡起初有些不解,江南籍官員反對此事,尚還有說法,無非就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那一套。
至於究竟有多少是為民,有多少是為利,見仁見智罷了。
只是此議分明對沿海諸地有利,不但可以充盈國庫,地方上截留也可多些,說句現實點的,連貪汙都能貪得多些。
緣何沿海諸州府官員竟能如此團結一致的抵制此事?
林如海當時回信點撥:
“朝廷愈禁海,則海運之利愈大,如今只廣州一地,開設海港,設內務府洋行,對外通商。一應收入,悉歸內府。
其餘沿海諸地,犯禁海商,半商半盜。
各州府官員,相互勾連,按級分成,得利甚巨,已成壟斷之勢。
若朝廷果然開海,則民間必蜂擁而至,雖一時海運昌盛,國庫可得豐盈,小民亦得生計。
然其失去壟斷之地位,雖仍有巨利,未必能勝於禁海之時了。”
林思衡一時又想起這段話來,如今看來,老師這一番話,字面上說的是海禁,此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