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杜公去梁府求助,訴前言贖取情深(第1/3頁)
章節報錯
上皇下旨,詔見紫霞真人,詢問道:
“你門徒虛無子脫化塵世,如今在什麼地方?道建的如何了?”
紫霞奏道:“三緘此時塵緣很深,還沒有將他洗滌乾淨。”
上皇說:“怨氣為什麼飄到了朕座,環繞不停?”
紫霞說:“現在正是他艱難萬阻的時候,等他窮而思進,徹底斷絕塵緣,然後引他入道,此時的心才能堅定不移。”
上皇說:“建道真是太難,難怪壁鏡臺前作惡的人這麼多,聚仙台旁成真的人這麼少。
你要常常守護,不要讓他的仙根墮落,枉費他苦苦修煉的功夫。”
紫霞應詔而出,用慧眼觀望,遠遠看見三緘正坐在石臺上哭泣不止。
於是按下雲頭,化成一老人,持著手杖,佝僂著身軀,從石臺經過。
三緘看到,起身遮面作揖說:“敢問老丈,這山名叫什麼?”
老人說:“小陰山。”
三緘說:“我想到這山頂上去,不知道有沒有路徑?”
老人說:“匈奴的國土從小陰山斷開,萬山峭壁,無路可登。
你想登上去,必須要向左邊繞行,直接經過蠻江。
再走上虎嶺、雲嶺、霞嶺、黑嶺,轉到下面的萬仞壑。
由壑向東偏行,又要經過潯江。
再斜著走上玉嶺,玉嶺之尾與秦嶺相接。
再從秦嶺而上,才有路徑,可以直達小陰山。”
三緘說:“由此從峭壁出來,又是到了什麼地方?”
老人說:“左有犬戎,右有貊狄,都是蠻邦之地。”
三緘說:“我求老人指引,帶我回中國,路又怎麼走呢?”
老人說:“也必須先出秦嶺,再下南關。”
三緘說:“回都城有沒有別的路徑有?”
老人說:“你已深入蠻邦,萬山疊連起伏,錯綜複雜。如果想從這裡出去,只有展翅高飛。”
老人說罷就想離開。三緘緊緊拉著老人的衣服,苦求帶著他回家留宿。
老人說:“寒家只是一個小小的石穴,怎麼能容納得了你?”
三緘說:“就是居住在穴外,我也願意。”
老人說:“天色將晚,你不要這麼煩了,累的我不能行走。”
三緘這才放手,暗暗跟在老人的身後,還以為老人沒有發現。
轉過峭壁,忽然就不見了老人,三緘也不知道要去哪裡。
三緘此時想進也不行,想退不能,正躊躇徘徊間,忽然看見前面的燈光遠遠地照射著黑夜。
三緘暗自心想:“這肯定是老人居住的石穴,然而林深山聳,路上漆黑一團,怎麼前進啊?”
用手摸了摸地上,撿到一樹幹,高興地發現沒有枝葉,於是拿在手中,試了試路的高低,直接向前走去。
行走了數步,樹幹掉在了地上,在地上亂摸都沒有摸到樹幹。
三緘沒有辦法,只好匍匐蛇行,歷盡艱辛,才來到了燈光亮著的地方。
走近細看,原來是一寺院,殿內燈光燦爛,如同白晝。
抬頭看到觀臺上坐一老道,雙眸緊閉,像在悟道。
三緘進去跪在臺下,哀求度他脫離苦海。
跪了很久,老道才睜開眼睛,問道:“下面跪著的是什麼人,所求什麼事?”
三緘說:“弟子俗名三緘,特求道長指引入道的方法。”
老道說:“你原來是功名中人,應該求你的功名,為什麼要來問道?”
三緘說:“弟子已知道功名富貴皆是水中月鏡中花,一切世俗風情淡如白水,祈求道長垂憫,渡我走出苦海,從此永遠不會對塵世抱有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