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如今這個時代,人們對於掙錢這件事可謂是不遺餘力,甚至可以整日整夜地埋頭苦幹。

唐朝規劃的梨子村合作社僅僅用了不到十天的工夫,四座寬敞的大平房便赫然矗立在了眾人眼前。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屋頂上的瓦片數量略顯不足。畢竟瓦片不但需要新燒,而且還要提前找到黃土!

以前農村燒土磚和瓦時,得先讓瓦工去找合適的粘土!唐朝他們這兒通俗點說就是黃泥土!

然後就是把這土弄得細膩,在用模具做成需要的形狀!在經過陰乾,最後才是入窯燒製!所以時間就很長!

面對這一難題,張村長當機立斷,身先士卒地提出讓每戶人家都從自家屋頂上取下三十片瓦,以解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應唐朝的特別請求,張村長還專程前往分水鎮購置了 16 片晶瑩剔透的透明瓦。不過這些都是後續發生的事情了。

再看另一邊,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也表現得相當出色。果不其然,就在春節過後他們就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唐朝所在的村莊,開始著手安裝電源線。當然張村長為了招待他們,沒少弄些臘肉、雞鴨招待他們!

都說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這不才幾天功夫就裝好了!

要知道,唐朝他們村可是整個三元鄉首個實現通電的村落!儘管那些支撐電線的電線杆全部都是由木頭製成的,但當家家戶戶的燈泡瞬間綻放出明亮光芒的時候,每個人的面龐上都洋溢著無比幸福的笑容。

而唐朝深知自己老媽的脾性,如果讓她來購買家裡的燈泡,毫無疑問,她必定會像村裡其他人那樣選擇 10 瓦的燈泡。因此,唐朝決定親自出馬採購燈泡。果不其然,他選購的並非普通的 10 瓦燈泡,而是足足 100 瓦的大功率燈泡。

然而,對於這件事,老媽卻被蒙在了鼓裡。日子一天天過去,直到有一天晚上,當老媽點亮新安裝的燈泡後,瞬間驚訝地發現自家的燈光竟然比其他人家的明亮許多。

於是乎,好奇的老媽開始不停地追問唐朝:“兒子呀,咱家這燈咋就比別人家的亮這麼多呢?是不是哪裡出問題啦?”

面對老媽連珠炮似的發問,唐朝心裡暗暗叫苦,但表面上還得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隨口胡謅道:“哎呀,媽,我也不太清楚啊,可能是咱們家這塊兒的電壓比較高吧。”

但每次只要一用久了唐媽就會心疼的大聲喊道:“行了行了!趕緊把燈給關嘍,這明晃晃的得多費電啊,簡直就是在燒錢吶!”說罷,便急匆匆地伸手去關燈。無獨有偶,類似的場景此時此刻正在村子裡的各家各戶上演著……

而李姐幫村裡貸款的一萬元也在前幾天到賬了,於是張村長又拉著唐朝一起跑到縣城去買機器。加上之前全村集資的錢,原本可是有小兩萬的,只是牽電源線通電就用了小一萬。而修房子也花了一千多;

唐朝直接 帶著張村長跑到了縣農貿機械市場,最後花了七千多買了五臺機器,分別是:打米機、打面機、打粗糧機(可以打玉米、打紅筋粉、豆子等)、打菜油機和抽水機。

當天農貿機械市場的工作人員早早地將這幾臺機器裝上了一輛巨大的卡車,然後一路疾馳向著三元鄉駛去。然而,當卡車行駛至距離唐朝所在鄉鎮時,卻不得不停了下來。因為從三元鄉到唐朝他們村至今仍未修建公路,接下來的路程只能依靠人力來搬運這些沉重的機器。

這個訊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村子,村民們紛紛趕來幫忙。六十多名身強力壯的勞動力聚集在一起,準備迎接這項艱鉅的任務。

第一次嘗試抬起這些機器的時候,儘管大家齊心協力,但由於機器實在太重,還是沒能成功。不過,眾人並沒有氣餒,稍作休息調整之後,又展開了第二次努力。這次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