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武松離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史進與朱武領著眾人,押著大車前往鄆城縣,而林沖與魯智深,則返回少華山繼續訓練兵馬。在官道上,史進意外地遇到了武松。
史進笑著衝上前,拍了拍武松的肩膀:“武二兄弟,好久不見!你這是要去哪兒啊?”
武松抱拳行禮,回答道:“真是巧遇史大郎!我自從與幾位分別後,回家途中不慎醉酒,誤打誤撞在景陽岡上打死了猛虎。因禍得福,得到恩相的提點,留在谷陽縣做了都頭。這次我是領了知縣的命令,護送物資前往京都的。兄弟,你這一大排車隊又是要去哪裡呢?”
史進笑道:“領了師兄之命,我們去山裡剿匪,繳獲了一些東西。聽說你過景陽岡時喝了十八碗酒,今日不如歇一天,陪我喝酒去吧。”
武松再次抱拳,歉意地說:“大郎見諒,酒菜自然能吃,但不宜過量。我現在有恩相托付的重任在身,唯恐喝酒誤事。希望你能體諒,何況你也有任務在身。改日若有公差來到州府,我們一定好好聚一聚。”
史進低頭沉思片刻,心中暗自感嘆:武二似乎有些不同了,變得比自己更像一名軍官。
武松見史進不語,笑著拉著他說:“走,後面不到二里處有家酒肆,剛捕的活魚做的魚膾美味極了,很適合下酒。兄弟,我請你吃。”
史進一聽,也換上了笑臉,兩人說說笑笑一同走進了酒肆。武松大方地點了肥雞,要了兩尾三四斤重的活魚做成魚膾,還要了六角酒。
三人坐下後,品嚐著鮮美的魚膾和薑絲蘸醬油,只是武松只喝了二角酒便不再喝了。史進見狀也沒了興致,吃完後兩人告別各自離開。
其實武松心中自有苦衷。原來,他的親哥哥武大郎娶了潘金蓮,這本應是件好事。然而,潘金蓮年僅二十一歲,眉似初春柳,臉似三月桃,長得極為漂亮。
武大郎與武松是同胞的兩個孩子,但兩人相貌身材都毫無關聯。武松身材魁梧,濃眉大眼,八尺有餘,武大郎五尺身高,面如好漢。
潘金蓮一見到武松便心生情愫,暗自想道:同樣是人活一世,自己怎麼先被老頭看上,後又嫁給武大郎這樣矮小無能的人。若是能嫁給武松這樣的漢子,才是般配的夫妻。她又知道武松是打虎英雄,有哪個敢輕薄他的妻子,哪像自己現在的丈夫,一天到晚忍氣吞聲,連在縣裡都待不下去還要搬家。
自那天起,潘金蓮便對武松動了心思,總是時不時地回頭看他,怎麼看都看不夠。她拉著武松開口道:“人無鋼骨,立身不牢。有了叔叔在家,今後我也不怕人欺負了。平日裡那些粗俗的官差,服侍肯定不周到,何不搬來家裡,奴家親自照料你,早晚熱湯熱菜溫酒,才算細緻。”
武松見嫂嫂如此,只當是嫂嫂客氣,欲照顧自己,便應了下來。他將銀兩包好交於哥哥,又購得一匹花布贈予嫂嫂。周邊鄰居聞得武大郎之弟乃都頭,態度陡轉,每日早晚皆送些果棗來,亦常有客氣行禮者。潘金蓮心下自是歡喜。
她對武松侍奉得甚是周到。每日清晨,潘金蓮匆忙起身,燒洗面湯、舀漱口水,待武松洗漱罷,戴巾幘出門赴縣衙畫卯。
至午間,她會淨手更衣,將飯食安排得井井有條,一家三口一同用飯。飯後,她還會雙手奉茶,半跪於地,兩眼脈脈含情地望著武松。初始一二日尚好,然日日如此,武松頗感不適。
每日,武大郎仍舊挑著扁擔於街市售賣炊餅。武松則日日早起趕赴縣裡應卯,領受差事。金蓮每日夙興夜寐,悉心籌備每一餐的湯羹酒菜。
金蓮本為侍女,侍奉武松時滿心歡喜,然武松卻難以安享生活。如此十餘日,金蓮見武松總是緘默不語,遂喜以言語挑逗之。武松久歷江湖,為人雖性直,然亦非不解風情之人。於是,武松冷了麵皮,歸家後甚少主動言語,有話則直言,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