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魔門害死秦始皇只有三年,那麼在此之前陵園工程的主持者究竟是誰呢?

一直以來鍾道臨都對秦始皇要修建工程那麼大那麼多的陵墓都感到不解和疑惑,可以說每個陵墓的構建絕對不亞於金字塔,光驪山封冢就高五十餘丈,它甚至比埃及金字塔修建的時間還要長八年。直到現在都沒有哪個盜墓者能夠開啟主陵,因為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開。

一千多年後的盜墓人士開啟不了一座實實在在的陵墓,聽起來可笑,卻是事實。

墓上築享堂始於殷代,歷代國君及皇族十分重視墳墓的形制,秦代的造陵觀念是“依山環水”,這對後代建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漢帝陵如高祖長陵、文帝霸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環水”的風水思想選擇。

要不是醉道人與墨白都堅定的告訴鍾道臨《無道經》下篇存於古樓蘭的秦始皇陵,他怎麼也不會相信那麼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能被李斯看中,可“秦皇陵墓九十九處”卻是一直流傳著的訊息,又不由得鍾道臨不信。

根據墨白講,當年嬴政背棄誓約,在驪山被魔門一女攔住責問,始皇盛怒之下招來禁衛軍圍剿,被她從容斬殺過百後吐了嬴政一臉口水離去,這樣秦始皇很快生長了一身的爛瘡,到沙丘時已經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的嬴政對扶蘇交待,死後一定要埋入驪山,以謝負魔門咒約之罪,誰知道後來魔門掌書李斯利用次子胡亥篡帝位,誅殺了長子扶蘇,導致現在都無人知曉秦始皇這位千古一帝的屍首究竟在哪裡!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市載秦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鍾道臨默唸著“詩仙”李白的這首古風,也不由得對當年叱吒風雲,橫掃六國的曠世君主始皇贏政心存敬重,以德治天下,天下安,以理智天下,天下亂,以法治天下,天下平!雖然嬴政焚書坑儒,殺戮極重,可沒有他依照魔門的殘酷性格治理天下,天下依然是群雄割據,烽煙四起,誰又能說他錯了呢?

兩人結伴而行,都下意識的不去觸及魔與佛的好壞,間或談論彼此教宗派別對於生命跟宇宙的看法,墨白偏重於自身潛能,也就是佛家所說的自身藏有的寶藏靈塔,透過不斷髮掘自身的潛能修行。

鍾道臨則偏重於道法與《煉妖秘錄》所載的精神法門,九重樓金丹內結也只不過是鍛鍊一個好點的皮囊肉身,用於施展道法符秘,不被自然之力反噬,關鍵的修煉還在於以精神駕馭連通三界,以法入道。

兩人雖然修煉法門南轅北轍,一路吸納對方經驗來取長補短的同時,倒也是彼此互有收穫……

鍾道臨對墨白這樣以世間武學開發自身潛能的修煉異常欽佩,畢竟一切高深的道法修煉都要藉助肉身,老子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就是說的這個道基根本。

一路來,鍾道臨甚至刻意的學著墨白用自身反應來抵禦酷熱與嚴寒,並同時想到:如果在與人爭鬥時不用法術咒言而用自身真氣攻敵,豈不是修煉肉身更能事半功倍?

有了這個想法的鐘道臨,更是時不時虛心的向墨白請教,畢竟單論尋常武學跟百骸反應,自己在不出劍的情況下絕非墨白的對手,有了如此機會,當然不願放棄……

儘管鍾道臨和墨白二人早熟悉了大漠那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單調景色,但那茫茫荒漠,仍使二人望而生畏,好像怎麼走都逃不過那沙天一線的感覺,這是一個與任何生命也無緣的無情世界,即管腳下的黃沙像火炬般炎熱,仍予人冰冷森寒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