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子少師從利益出發,一條條給皇帝羅列和親的好處。如果和親的是普通公主或宗女,太子少師這些話就是一個美麗的藍圖,根本無法實現。但如果那個人是李朝歌,這一切就並非妄想。
可是,皇帝想起李朝歌六歲走丟,去年才剛剛找回來。她在民間流離失所,好不容易回宮,一轉眼卻要送她去和親,未免太過殘忍。皇帝不為所動,說:「盛元公主和普通公主不同,她已經在民間吃了許多苦,她回來的時候,朕曾允諾加倍補償她。這才一年,就讓她去和親,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此事不妥,還是作罷吧。」
「聖人。」太子少師拱手,目光懇切地看著皇帝,激昂道,「聖人就算不想要千秋功業,那當下之變,聖人總該考慮一二。臣知道聖人仁善,疼愛女兒,不忍女兒受苦。但大唐基業來之不易,臣不得不做這個惡人,說一些逆耳之言。為人臣者,忠君之事,分君之憂,諫君之錯。君尊臣卑,臣雖然出謀劃策,但聖人不想收納吐蕃,臣亦不敢左右聖人決定。然東宮不穩卻威脅大唐傳承,臣就算喪命,也必須阻攔聖上。」
皇帝沒想到區區和親怎麼又扯到大唐傳承之上,皇帝問:「此話怎講?」
太子少師深深拜了一拜,肅容道:「聖人信任妻女,放權於天后,但如今尾大不掉,已經威脅東宮。聖人之下,政令皆出天后之手,民間只聞天后,何聞李唐?太子孝順,不忍忤逆母親,對天后一讓再讓,如今已被天后奪走實權。不止於此,天后還將禁軍交給盛元公主,如果天后和盛元公主有什麼其他心思,太子該如何自保?」
皇帝的臉色嚴肅下來,他身體不好,許多事情無法親力親為,只能找人幫他。皇帝不放心交給臣子,萬一養出權臣,以李善那個懦弱的性子,如何抗爭?皇帝也不放心交給宗親郡王,甚至連李懷都不能放心。
思來想去,皇帝只能選擇枕邊人。如果人分三六九等,天后無疑是一流人物,她碰到了機遇,馬上就握住並發揚光大,等皇帝意識到的時候,天后權力已經膨脹到連皇帝都無法遏制。
但這終究是他的妻子,他孩子的母親,皇帝依然選擇信任天后,維持著他和天后的權力平衡。但皇帝能壓住天后,太子卻不能,後來李朝歌回來,皇帝想著制衡,便分了一部分權力給李朝歌。
如何制衡各方權力是一個帝王終身研習的必修技,皇帝以為他將權力分散給各方,李善就能穩坐皇位。但是沒想到,皇帝分出去的權力太多,已經多到讓東宮無地立足。
皇帝捫心自問是為了太子好,可是,太子及太子背後的人,是否甘願被削弱呢?皇帝默然,太子少師依然慷慨陳詞,言辭鑿鑿道:「聖人,終究東宮才是一國之本。臣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如今天后隻手遮天,您在世時,自然能壓制天后,但萬一陛下百年,天后再無阻攔,又有誰能限制她?為了太子,為了江山穩固,為了大唐基業,請聖人快刀斬亂麻,將天后的左膀右臂折除。這不光是安東宮的心,更是安天下臣民的心啊。」
說完,太子少師深拜在地,長跪不起。李善暗暗嘆了口氣,也深深下拜:「請聖人三思。」
如今這已不是和親的問題,而是皇帝態度的問題。從去年以來,天后大力扶持李朝歌,李朝歌也對天后言聽計從,如臂指使。這兩人很明顯在擠壓東宮的生存空間,如果這時候皇帝同意將李朝歌嫁去吐蕃,那就是在向所有人表態,在天后和太子中,皇帝始終站在太子這一邊。
從始至終,這就是天后和太子的戰爭。李朝歌,鎮妖司,和親,都是筏子。
今日輪到裴紀安當值,他進殿時,內侍說皇帝在和幾位相公說話,讓裴紀安去側殿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