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擁有選舉權。這結果看著挺搞,可偏偏還真的有合理性與說服力。中國駐蝦夷共和國派遣軍司令員周新華中校除了詫異之外,還不得不佩服一下。
這些倒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1873年3月1日,函館的電報發到了室蘭,明治政府軍的海軍再次出現在津輕海峽,看動向是準備做些什麼。
第304章 經濟危機(十)
1873年的時候中國在蝦夷共和國還有派遣軍,規模一個團,派遣軍司令員周新華已經是中校。這個團在日本並沒有高高在上的當老爺,中國的援建專案就是冶鐵鍊鋼廠,也幫蝦夷共和國修建鐵路、港口、造船廠。部隊沒有揣著手高高在上的當老爺,而是根據各自的興趣,參加了援建專案。而且還儘可能的在不影響援建工作的同時進行崗位互換。光復軍的退役體系是儘可能讓退役人員接受更多教育,回到地方之後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工程兵、工程人員、鐵路兵和鐵路人員都是大家公認的好差事。退伍之前有了這方面的相應經驗,退伍之後就能到這些單位工作。誰都願意多學點手藝。
不得不說,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尊敬是真的發自內心,日本人特別願意學習強者。蝦夷共和國以砍殺的方式把堅持舊幕府傳統的那些守舊派給幹掉了,這幫新派人物就跟著中國開始學習起來。他們是真學,不是假學。
全民皆兵的蝦夷共和國接受了中國的政治觀點,政府必須和勞動人民緊密結合在一起。而那些靠中間環節牟利的封建主義勢力一定要幹翻。蝦夷共和國本來也沒啥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政府搞完了土改,廢除血統繼承製度,建立起以學校教育體系為核心的公務員制度。從表面上看,封建勢力再也沒有了空間。既然是人人當兵,這社會也空前的平等起來。尊重勞動者的口號也得到了普及與認同。中國派遣軍都熱衷於透過勞動學習生產技術,日本方面自然也是這麼搞了起來。
得知明知政府軍的艦隊再次出現在津輕海峽,蝦夷共和國的人民都激動起來。日本比同時代的滿清識字率高很多,蝦夷共和國模仿中國的《強制義務教育法》,要求人人必須讀書認字,學習現代的知識文化。有這樣的文化基礎,中國援建的鋼鐵廠投產速度非常快。
跑到蝦夷共和國的日本人中不少都是頗有知識的日本才俊,在暮氣沉沉的幕府手下無法發揮出他們的能力,在全新的制度下,他們終於能夠一展抱負。其中不少人都在幕府那邊搞兵器製造的,有了鋼鐵之後,有了中國援助的鑄炮技術,蝦夷共和國已經能夠自造小型鋼炮,鑄造中型鑄鐵火炮。
中國幫助蝦夷共和國修復了鐵甲艦之後,還幫著日本改造了他們的舊式軍艦,除了中國之外,蝦夷共和國的海軍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成了世界上第二支完全採用蒸汽動力軍艦的海軍。中國又賣給了日本一批舊式軍艦與輪船,這讓蝦夷共和國的信心大增。
“對面的逆賊海軍都是從英國那裡進口的,這些人花了大筆的錢財買到這些船,只要把他們的軍艦擊沉,他們短期內就沒能力再買這麼多軍艦。等他們自造的軍艦下水,我們的海軍都能自造鐵甲艦了!”海軍奉行荒井鬱之助自信滿滿的說道。
中國幫助蝦夷共和國建成了造船廠與相應的港口和船塢,蝦夷共和國現在的鋼鐵廠全力生產,能年產5000噸生鐵,生鐵用來鍊鋼,又可以年產1000噸鋼。一艘3000噸的木殼鐵甲艦即便採用300毫米鐵甲,整艘船也不過用掉300多噸鐵而已。拼工業能力,蝦夷共和國現在很有底氣。
至於蝦夷共和國海軍更有底氣,除了被中國修復的開陽號之外,中國以蝦夷共和國未來向中國船隻提供燃料煤為抵押,半賣半送的給了蝦夷共和國五艘鐵甲艦,三艘噸位3600噸,兩艘噸位2600噸。加上開陽號,這六艘改裝過的鐵甲艦是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