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一條通往尼羅河的鐵路,所以才答應的那麼痛快。
而中國恰恰就是要以荒涼的“蘇丹港”為起點,修建一條通往尼羅河苜蓿種植區的鐵路,更要把蘇丹港變成中國在紅海的支點。在這個世界上,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還敢做出這樣決定,並且付諸實施的,可能也只有中國人了。
兩艘英**艦一直在尾隨著中國船隊,看到中國船隊在這荒涼的地方卸下了上千人和大量物資,這上千人並沒有出發向非洲那邊走,而是開始用炸藥開山炸石,修建斜坡,一副要在這塊紮根的意思。英**艦的艦長舉著望遠鏡看了好久,兩位艦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國人竟然在這樣地方停留下來了,他們是準備靠喝海水活下去麼?
此時中英雙方畢竟是在停戰,英國艦隊接到的只是跟隨中國船隊的命令,看著四艘中國巡洋艦,英國艦長最終決定了先行撤退。他們已經看到了足夠震驚的訊息,為了能夠儘快把情報傳遞到英國,他們沒有撤回印度,而是直奔蘇伊士運河而去。在那裡,可以用最快速度把情報傳遞到英國本土。
正在激烈內鬥的奧斯曼帝國十分意外的接收了中國送來的武器。這批武器包括火炮、加特林機槍,還有大量的子彈,子彈殼和彈頭。奧斯曼帝國有能力製作黑huo藥與雷酸汞火帽,大規模生產衝壓黃銅彈殼與鉛芯被銅彈頭就超出了奧斯曼帝國的工業能力。只是簽署了一個條約就讓中國人把這些武器彈藥給送來了,奧斯曼帝國是真的很高興。
沒高興幾天,奧斯曼帝國就得到了中國人在紅海沿岸建立起自己據點的訊息。中國大使也主動拿著中國確定的落腳地與奧斯曼帝國進行協商。奧斯曼帝國本以為中國是得想方設法的進入地中海,走尼羅河。什麼鐵路,都是一個藉口而已。要說修鐵路,英國人不比中國更有機會,可英國人到現在都沒有修鐵路的意思。憑什麼任由萬里之外的中國人硬上。
雖然那條鐵路對奧斯曼帝國並沒有任何威脅,即便有威脅,也是英國人感到威脅才對。只是回想起中國人提出的修建從巴士拉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計劃,奧斯曼帝國上層不得不動搖起來。如果中國真的有能力修建一條從紅海到尼羅河的鐵路,那就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完成溝通黑海、地中海、波斯灣的鐵路網。
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國,到了真正在乎的時候反倒是不肯說出口的。奧斯曼帝國的外交大臣只是從容的說道:“我們知道了,對於中國修建鐵路的事情,奧斯曼帝國會遵守和中國簽署的條約。”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了,奧斯曼帝國繼續在進行他們自己的內鬥,一年內連續兩位蘇丹被迫退位,奧斯曼帝國也頒佈了憲法,成了立憲君主制國家。而立憲非但沒有讓奧斯曼帝國內部矛盾得以化解,反倒促成了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保加利亞的起義,並很快波及到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這兩個土耳其的藩屬國。
信任首相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隨即對這些叛亂地區實施了毫不留情的鎮壓。有了來自中國的武器,鎮壓極有效率,在很短時間內就把當地的叛亂者殺得血流成河。
俄國得到了100噸黃金之後,財政困難大大緩解。在克里米亞戰爭後俄國開始軍事改革,此時的俄**隊整編訓練完畢。俄國上層都認為應該藉此良機對土耳其進行軍事打擊,以圖恢復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失去的一切。
沙皇政府打著“拯救奧斯曼帝國壓迫下的基督徒”和“保護斯拉夫兄弟”的旗號,先是透過外交途徑向奧斯曼帝國政府施加壓力,但效果並不顯著。它所提出的集體保護斯拉夫人的建議遭到了受奧匈帝國支援的英國的反對。隨後又倡議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保加利亞實行自治,亦遭奧斯曼帝國的拒絕。
不僅僅是俄國進行了軍事改革,奧斯曼帝國同樣進行了軍事改革,奧斯曼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