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面的一員。這一員有權利,有義務。封建制度可不是這回事。封建制度的權利和義務從來不對等,你瞅瞅英國,曾經說英國有過大憲章。後來我查了資料才知道,英國沒有成文憲法。而且英國只有臣民沒有公民。臣民和英國王室並沒有等同的權利和義務。而你的搞法就是用民朝的制度來營運封建制度,這本就是驢頭不對馬嘴的事情。你要麼搞民朝的制度,要麼就搞真封建。走中間道路的都只有失敗。這可是你爹反覆強調的事情。”
韋坤沒想到王明山最後居然把韋澤被搬出來了,一時間他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當然,王明山所說的內容韋坤其實也能理解一部分。王明山明確指出了民朝制度與封建制度的本質區別,維繫民朝當下的不是韋澤的家天下,而是韋澤為國家的貢獻大到徹底改變了民朝人民的衣食住行。民朝人民感受到了這樣變化之後,選擇認同韋澤和民朝。也就是說韋澤耕耘在前,民朝人民的追隨在後。
與韋澤的行動相比,韋坤的考慮就基於讓別人在前面努力,韋坤希望能夠在後頭收割。韋坤自己當然知道自己的小算盤以及支墩建設背後的詭計,所以王明山的反對讓韋坤原本那些希望詭計得逞的小心思受到不小的傷害。
“韋坤,你前面的所作所為我都很欣賞。你能拿了自己開發出來的竹筍,我當時覺得你和你爹很像。都督這一生,都是他拿東西給我們,他拿東西給國家。然後呢,我們覺得他拿出的東西我們不喜歡,人民覺得他讓大家越來越累。我想你大概能理解這點。”王明山有些懷念的說道。談起韋澤,王明山能想起的就是他自己的一生是如何跟隨著這位偉大的皇帝前進的一生。幾十年如一日,看著只是彈指一剎。但是回過頭看,才知道到底建立起何等的豐功偉業。
韋坤卻沒有這樣的感受,王明山描述的世界與韋坤認知的世界有太大的差距。例如韋坤覺得讀的是韋澤主導編寫的教科書,指導社會執行的是韋澤起草的憲法上衍生出來的法律。看到的是對皇帝韋澤同志的尊崇,聽到的是對韋澤皇帝同志的敬愛。這與王明山所說的‘革命功臣對韋澤不喜歡,人民對韋澤不滿意’完全不是一回事。
“王書記,既然當年你們並不喜歡我爹。那為什麼要跟著他走?”韋坤調整了情緒之後,帶著強烈的情緒質問著王明山。
王明山並沒有因為這樣的指責而生氣,他甚至覺得韋坤能夠只用這麼指責的情緒已經證明這娃挺有涵養的。即便韋坤現在是破口大罵王明山是奸賊或者胡說八道,王明山都不覺得意外。而且王明山相信,這場官司即便鬧到韋澤跟前,韋澤也會支援王明山。
“韋坤,我們跟著你爹走,唯一原因就是不跟著你爹走,我們要死。”王明山鄭重的說道。
韋坤一愣,他從來沒想到事情竟然是這樣。然而轉念一想,他突然明白了為何他母親那麼聰明的女子竟然肯給人做妾室。不管別人怎麼看韋坤的母親李儀芳,在韋坤的心目中,母親李儀芳不是個趨炎附勢之輩。如果當年的世道如同現在,國家極力鼓勵女性出來工作,宣傳‘婦女能頂半邊天’,透過法律和制度保證婦女獨立的財產權。想來李儀芳絕不會靠男人來生活,更不用說淪為家族向上爬的貢品。以李儀芳的個性,如果不是真的走投無路,她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被獻給某個‘山大王’。
‘山大王’這個形容韋澤的詞,是韋坤聽母親李儀芳說過好多次的話。即便是李儀芳對韋澤本人並不小看,但是李儀芳也是用這麼一個充滿負面意思的詞彙來形容當年對韋澤的看法,即便那時候韋澤已經是太平天國的堂堂齊王。最近韋坤接到母親李儀芳的信,信裡面講,李儀芳沒有跟著韋澤北上去北京。而是在南京買了一處她非常喜歡的房子,一個人在那邊住。而且李儀芳還透露出一些想讓韋坤的老婆帶著韋坤的孩子到她那裡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