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啊!”正德看到張永和楊一清三人都開始為軍校的事情開動腦筋,這讓他也是十分的興奮,相信有了楊一清這個能臣主持,再加上張永和仇鉞在一旁輔助。最關鍵的是有自己這個皇帝在背後支援,相信整個大明將再也沒有人可以阻撓軍校的開辦。

就在正德為了軍校的事情而召集眾人商議之時。之前已經看過周重那份奏摺的李東陽也在為這件事煩惱,不過他與楊一清的態度完全不同,因為李東陽是堅決反對開辦軍校這件事的,而內閣的另外一個重要成員,也就是他做為首輔接班人培養的楊廷和也是持相同的態度。

“李公,周重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竟然提出開辦軍校這麼荒誕不經的事,不過以陛下的脾氣,這個提議恐怕會很對陛下的胃口,若是不出意外的話,陛下肯定會同意,若是我們再不想辦法阻止的話,恐怕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軍校開辦起來了!”李東陽的府邸書房內,楊廷和一邊在書房裡來回走動,一邊十分焦急的開口道。

“嗯,自從周重做了官後,的確越來越放肆了,這次竟然想出來軍校的這樣的事來取悅陛下,簡直是拿朝廷大事當做兒戲,看來我們之前對周重還是太過寬容了!”年老的李東陽也是撫著白鬚開口道。

李東陽和楊廷和之所以反對建立軍校,並不僅僅是因為擔心武將們再次團結起來,從而威脅到文官集團的利益,另外他們也有自己堅持的理由。

李東陽和楊廷和都是純粹的文臣,這點他們與楊一清不同,至少楊一清在西北擔任官職多年,而且還親自帶過兵打過仗,對於大明的軍備情況有著清醒的認識,這點李東陽兩人就無法與楊一清相比,至少他們就一直堅定的認為,武將絕對不能擁有與文官相等的地位,否則大明遲早都會被這些武將搞的一團糟,當初大唐就是因為重武輕文,雖然可以強盛一時,但卻給後來埋下了內亂的禍根。

雖然李東陽和楊廷和的職位要比楊一清高,但是對於大明的武備情況,他們卻沒有楊一清看的清楚,而且他們重文輕武的觀念早已經根深蒂固,哪怕是別人把事實擺放在他們面前,恐怕也不容易說服他們,這就是理念上的差別,根本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

“李公,現在周重的奏摺已經送到宮裡,陛下肯定已經看到了,而且我剛剛接到訊息,正在兵部辦公的應寧兄忽然接到陛下的召見,現在人已經進宮了,另外一同進宮的還有統領三千營的咸寧候仇鉞,聽說連宮的張永也去了豹房,這三人都是知兵之人,卻在這個關鍵時刻被陛下召集到豹房,您看他們會不會被陛下召集過去商議軍校的事情了?”楊廷和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並且將自己剛才接到的訊息講了出來。

李東陽聽到楊一清竟然也被召入宮中,當時也是臉色一變,沉吟了片刻終於開口道:“陛下把一個將軍和一個兵部尚書召入宮中,而且還有一個做過監軍的張永,恰巧又是在周重的奏摺剛剛送入宮中,看來十有**是商議軍校的事了,其中張永和仇鉞也就罷了,我擔心應寧他……”

李東陽說到最後時,整個人站在那裡沉吟不決,楊廷和看到這裡則有些奇怪的道:“怎麼,李公是擔心應寧兄當著陛下的面反對軍校的事,從而與陛下起衝突嗎?”

楊廷和雖然與楊一清同朝為官,但他與楊一清僅僅只是熟識,算不得什麼深交,對於楊一清也不是特別的瞭解,只是他站在自己的位置,想當然的認為楊一清會站在文官的一方,而且楊一清性格倔強,說不定會因為堅持反對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