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以後又開始走村串鄉的行醫問診,傳出了不小的名氣,康熙可是聽說了孫易南這幾年在民間雖然達不到醫死人、肉白骨,卻也得了個“神醫”的稱號,大有華佗再生之勢。

孫易南果然給康熙帶來了好訊息,“六阿哥雖然傷及五臟肺腑,皆是不會用力和不注意保養造成的勞累,若是以前臣也不敢再說什麼,只有請皇上責罰”孫易南臉上帶著一絲迷醉:“臣這幾年在外,走了不少的地方,曾經救助過一個武林人士,他被人傷及肺腑,心脾肺等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傷,情況很嚴重,幾乎每天都要吐半升血。臣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居然還把他醫活了,雖然不能夠像往常一樣練武和用力,卻也能夠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自己養活自己應該不是問題。”孫易南有些意猶未盡,向康熙交代這幾年的行程,末了說道;“臣倒是想起了衛貴人曾經說過的話,“是藥三分毒”,所以臣這次在外行醫,倒多是給人以食物養病,只要不是急症,重病,臣倒都是以慢慢調養為主,所以倒也救治了一些多年未能痊癒的老病人,因此也落了個‘神醫’的稱號,臣倒是慚愧之極,這本是衛主子對臣的點化。”

康熙像是發現一絲曙光,問道:“你的意思是說胤祚的病還是有救的,只是要慢慢的調養,若是慢慢調養需要多久,能有什麼起色?”

孫易南綜合胤祚的脈像沉凝半晌答道:“臣倒是不敢保證六阿哥一時半刻的就和往常無異,但是最低用個三年五載的調養,總是要恢復大半,然後在加以鍛鍊和鞏固,適當的在配合以溫補的藥物,總之一定會和其他同齡人不差什麼的。”

孫易南有治療過比這種情況還危機的病人,所以,對六阿哥胤祚的病情還是有一定的信心的。雖然他也奉行衛琳琅的“是藥三分毒”的說法,可是若是在皇家這話也有不盡然的地方,有些特別珍貴的藥材,像“天山雪蓮”之類的屬於皇家貢品,一般人得不到,可見這種藥的緊缺和稀有,但這種藥也確實有其特點,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身體基本不損害,當然,身體虛弱之人也是濫用不得的。所以,衛琳琅對於用藥的恐懼,孫易南也是有些無奈的。

對於胤祚的病情孫易南覺得,孩子太小,身體虧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他主張最好還是以養為主,雖然慢些,等以後胤祚的身體略好些在用藥溫補,畢竟胤祚還小,身體也確實受不得大補之物,一個不小心反而會送了性命。

康熙聽了若有所思,心裡也贊同了孫易南的話,特命孫易南為胤祚的主治太醫,一切診脈、開藥、飲食等皆有孫易南確認後才得執行。

康熙因為兒子有救,心情就好了許多,又問起孫易南牛痘的事,孫易南道:“臣有一次聽說了一個村子患了痘症,就連忙的去了,剛好他們村子裡也有餵牛,也有感染,所以臣很容易就取了痘苗,並且實驗到人的身上,透過實症經驗,只要不是老弱病殘,身體狀況良好,幾乎是能做到十之八九。”孫易南很鄭重的拍拍胸部:“臣也特地帶回了牛痘疫苗,等臣今天回到家裡先給臣的孩子們種痘。”他也是著急趕路,連家都沒有進直接來見的康熙,說了許多卻沒有實證,也怕康熙不信,所用要用自己的家人來給康熙表決心。

康熙一聽大喜,連連追問孫易南具體情況,孫易南一臉熱血的講述了當時所見所聞,他當時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潛進村子裡去的,大清對痘症如同瘟疫,一旦發現當地官府就會對疫區隔離,百姓們只有等死一途,所以對於突然冒出來的孫易南也不是沒有敵意,好在身為大夫,他還是贏得了人們的信任。老百姓也是無可奈何的才接受了孫易南使用牛痘給自己接種,好在有驚無險,除了已經患病的人有少數康復外,他給接種的青壯年幾乎沒有死亡,當然,老弱病殘也沒能逃脫厄運。可即使這樣,那些百姓已經對他感激涕零了,倖存的百姓們安葬了自己的親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