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提出的理由是那幾名逃奴合夥偷走了齊王妃一款價值連城的首飾,京兆尹同時也在京中各大銀樓當鋪中嚴加調查,並向齊郡王府索要首飾圖樣,可惜齊郡王妃蔣氏推說忙於抄書,一直沒給,只讓他們儘快拿人,似乎人比首飾更重要。
官差們自然想拿人,但如今沒有人的下落,只能拿首飾做線索。他們向郡王府侍女詢問首飾的外型,卻遲遲沒人能給出一個描述來,好不容易有個齊郡王妃養在身邊的關姑娘出面,簡單說了一下首飾的模樣,可齊郡王妃的侍女那邊好不容易開口了,說出的首飾外形卻又與關姑娘所說的有些對不上。
京兆尹深覺不對頭,懷疑王府失竊是假,哪裡有這麼重要的首飾,接連杖殺十八人也要找回來?除非是朝廷賜予的親王冠服或是王妃鳳冠!若真是如此,那齊郡王夫妻就得負上疏失之罪了。他去問齊郡王,得到的自然是否認,又聽說內務府已收回了齊郡王夫婦的親王冠服,並沒有遺漏,那到底是什麼首飾呢?齊郡王夫妻到現在還不肯說實話,若不是這首飾的來歷有問題,就是首飾失竊不過是藉口,王府要的是那幾個逃走的僕役,多半是他們發現了王府的某些機密。
京兆尹是個謹小慎微的人,深覺這件事不是自己該追究下去的,就立刻上報了朝廷。幾位被先帝任命為顧命大臣的老臣,聽說訊息後都嚴肅起來了。
當今皇帝登基時,雖是正統皇儲,卻年紀尚小,只在先帝的指導與朝臣輔助下,代理了大半年的朝政,疏失是沒有的,但也說不上十分穩當,為了以防萬一,先帝臨終前指定了四名顧命大臣,都是在朝中德高望重又十分可信之人,而且沒有一人的家族勢力可以到達權傾朝野的地步,彼此又可相互制衡。這幾年裡,朝廷政事基本是由這四名顧命大臣處置的,但處置完後,卻需要呈遞給皇帝過目,並詳細為皇帝進行解說,若是皇帝有不同意見,他們就要重新議定。這麼一來,顧命大臣的權力始終受到限制,而皇帝也經過多年曆練,越發成熟,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親政了。
這四位顧命大臣都曾經歷過淮王、湘王的叛亂風波,也曾處理過楚王疑似叛亂的事件,一聽說齊王府出了詭異的事件,馬上就生出了防範之心,一面趕去向皇帝稟報。一面勒令刑部會同大理寺,連上五城兵馬司,務必要儘快搜出那幾名失蹤的逃奴,找到人後,不能送去齊王府,先押送大理寺審問。
朝廷的人馬一旦認真起來。效率還是很給力的,不到一天時間,除去那名內侍外的其他三名逃奴就都被找回來了,齊齊押往大理寺,等候審問。誰知出人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這三名逃奴原是分別羈押在三個監房內的,又與其他犯人不在一處,還有專人把守。只一個晚上,居然三人齊齊死在監房內,死因各有不同。
一個是自己拿褲腰帶上吊的,而獄卒竟未發覺;一個似乎是忽發急病,獄卒剛請了大夫來把脈,他就死了;剩下那一個,本來無事,聽說同伴都死了。就害怕得渾身發抖,等獄卒們處理完另外兩人的事,回頭來看他時。他居然不見了!全大理寺的官差都被驚動了,連夜搜尋,最後在一個外牆角落下發現他摔死的屍體。看現場的痕跡,多半是他欲爬牆逃走,卻半道上體力不支,摔了下來,摔破了腦袋。
大理寺顏面盡失,大理寺卿白著臉在上朝時向皇帝請罪,顧命大臣們紛紛指責他御下不力,甚至懷疑他手下人可疑,與某些外人勾結起來,將那三人滅了口。雖然他們沒有明說是誰,但齊郡王無疑是頭號嫌疑犯。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