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的嘛,就像炎帝與神農一樣,很多人說神農與炎帝是同一個人,計總編,您認為神農與炎帝是同一個人呢,還是兩個人?”

黃一凡笑了笑,回道。

只是,當計子平看到這一句話時,他卻一下子目瞪口呆了。

這樣的話要自己怎麼回?

好像秋水先生說的很有道理嘛,別說是神話了,歷史當中一系列事件都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

這怎麼破?

難道這就回去告訴大家,秋水先生說了,神話本來就很矛盾,大家也不必要見怪。

計子平有一些想哭的衝動。

如果換做是別人,恐怕計子平當場就會再度質疑。

尼瑪,再矛盾你也不要前後兩章的矛盾寫得這麼明顯嘛,而且時間相隔這麼短。

只是,像這樣的話,計子平是打死也不敢說的。

“秋水先生說的有道理,我這就去跟他們說一下。”

有些抓狂,計子平不再尋問。

“計總編,你還真信呀。”

不由得,黃一凡也是笑了。雖然不知道現在計子平是什麼心情,但估計剛才自己這一句話說出之後,計子平恐怕是要抓狂的嘛。

“好了,不跟你們這些年輕人開玩笑了,過幾天我會再寫一篇神話傳說,或許,大家看了這篇神話之後,就不會說有什麼自相矛盾的事了。”

說完,黃一凡卻是提筆準備寫第三篇神話:涿鹿之戰。(未完待續。)

第六百五三章:倉頡造字

涿鹿之戰是發生於大概在5000多年以前的一場人類始祖之間的大戰,大戰的參與方是皇帝與炎帝一個陣營,蚩尤一個陣營。不過,這一場大戰牽扯的神話人物,歷史人物,以及各類神話傳說實在是太多太多,一下子倒是有一些不太好完全說得清楚。

想罷,黃一凡便準備給涿鹿之戰寫成一個系列。

這一個系列最先介紹的是涿鹿之戰當中參與方里的神話人物。

第一位出場的便是黃帝。

黃帝是誰?

黃帝是華夏共祖之一,姓姬名軒轅,最初是“有熊”部落的首領。

當然,這一些資料差不多大家都知道,而黃一凡所寫的就是一眾人等不知道的。

而這一些所不知道的,並不是有關於黃帝的事蹟,而是一些和黃帝身邊人物的傳說。

如杜康造酒。

杜康是黃帝時期掌管糧食的一位大臣,因為黃帝英明,在他掌管的時期裡,糧食每年都大豐收,有的時候多了還吃不完。而這一些吃不完的糧食放在山洞裡,時間久了因為山洞較為潮溼,全都變得腐爛。杜康看到這種情形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將豐收的糧食放在空心的大樹裡面存放,過了許久,當他再去存放糧食的地方,他卻發現,空心的大樹邊上不斷滲出水來。仔細聞一聞還有一股清香……杜康就很奇怪,自己放的是糧食怎麼會有水出來,而這流出來的水是什麼東西。看著怪好吃的,杜康便小小的喝了一口,一股甘甜的香味一下子撲面而來。至此,酒就這樣不小心造出來了。

而除了杜康造酒之外,皇帝的妻子螺祖也很厲害,發明了養蠶。

不過,更為有神話色彩的還是皇帝的史官“倉頡”,發明了文字,這個神話也在前世被稱之為倉頡造字。

【在太古時期,人類祖先是沒有文字的,當時人們進行數量記錄,生產,以及日常的生活都是用結繩表示,這種行為也叫做結繩記事。意思是碰到需要記下來的事就打一個結,大事打一個大結,小事就打一個小結。剛開始這樣的打結自然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時間一長,大大小小几百上千個結,誰知道這一些結是什麼意思。甚至,也因為結繩紀事出了差錯,倒至了黃帝與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