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羋瑤不動聲色,待眾人發言完畢,她緩緩起身,清脆的聲音傳遍全場:“諸位,齊國雖歷經磨難,卻也心繫天下蒼生。治水一事,我齊國義不容辭,但出資與權責應公平合理。齊國有先進的水利技術,願共享於眾,派遣能工巧匠參與工程,只求貢獻與所得相符。”說罷,她命人展示齊國水利器械模型,其精妙設計、高效功能令在場眾人驚歎不已。

各國使臣紛紛交頭接耳,楚、晉代表也面露詫異,原本的強硬態度有所鬆動。隨後,在商貿規範議題上,又有國家企圖設定高額關稅壁壘,限制齊國商品流通。羋瑤早有準備,列舉齊國近年來與各國貿易的互利資料,強調開放市場、平等互惠才能共贏。她舌綻蓮花,憑藉聰慧機敏,一次次化解齊國面臨的困境,還贏得了不少中小國家的認可與好感。

會盟期間,羋瑤還私下與各國使臣頻繁會晤。她敏銳捕捉到衛國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主動出面調解,以齊國的威望促成雙方初步和解,衛國國君感激不已,當場表示願與齊國結為盟友;與魯國使臣交談時,她提議兩國文化交流互鑑,聯合開辦學府,培養人才,魯國欣然應允。

數日後,會盟圓滿結束,齊國不僅未在諸多議題上吃虧,反而收穫頗豐。與衛國、魯國等國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還在諸侯間樹立了有擔當、有智慧的形象。歸國途中,羋瑤望著車窗外的山河,深知齊國的崛起之路漫漫,但每一步都堅實有力,信心愈發堅定。

齊國在會盟中嶄露頭角,引得他國側目,亦引發了國內舊貴族勢力的新一輪恐慌。這些舊貴族,曾在公孫無忌時期盡享特權,土地廣袤、財富累積,如今羋瑤推行的諸多改革,如商業規範、稅收調整,觸及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暗中勾結,謀劃著一場更大的陰謀,企圖顛覆羋瑤的改革成果,恢復往日的奢靡統治。

在一次朝會上,舊貴族代表突然發難,以“新政擾民”“國庫空虛不宜大興土木”等為由,對羋瑤提出的修繕道路、擴建學宮等計劃橫加指責。他們言辭激烈,煽動部分不明就裡的大臣附和,朝堂上一時紛爭四起。

羋瑤鎮定自若,待眾人喧囂稍歇,她環顧四周,目光冷峻:“諸位大人,齊國如今的繁榮,諸位皆有目共睹。修路是為便利商貿、強軍固本;擴建學宮,意在培育賢才、傳承文脈。至於國庫,新政推行以來,商業興盛,稅收日增,何來空虛之說?倒是某些大人,多年來兼併土地、私藏賦稅,致百姓窮困,國家根基不穩,又該當何罪?”說罷,她命人呈上早已準備好的舊貴族不法行徑證據,鐵證如山,眾人啞口無言。

可舊貴族們並未就此罷休,他們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暗中聯絡邊境的山匪勢力,許以重金,令其在齊國境內製造混亂,劫掠商旅、燒燬糧倉,妄圖以此破壞齊國的經濟秩序,引發民眾對羋瑤新政的不滿。

一時間,齊國多地匪患猖獗,百姓人心惶惶。羋瑤深知,若不迅速平息匪患,後果不堪設想。她果斷下令鍾離將軍率大軍圍剿山匪,同時,派蘇御深入民間,安撫百姓,告知民眾朝廷的平匪決心與舉措。

鍾離將軍作戰勇猛,對山匪巢穴展開雷霆打擊。但山匪憑藉熟悉地形,負隅頑抗,戰事陷入膠著。羋瑤心急如焚,親自趕赴前線,觀察地形後,她心生一計,命士兵佯裝敗退,引山匪追擊,卻在必經之路設下埋伏,以火攻之。山匪大亂,紛紛潰敗,齊國境內匪患終得平息。

然而,外患未消。北方的狄族見齊國忙於內憂,有機可乘,集結大軍,南下侵擾邊境。狄族騎兵兇悍善戰,來去如風,齊國邊防軍一時難以抵擋。羋瑤得到訊息後,迅速調整戰略,一方面從內地緊急調遣援軍,加強邊防;另一方面,利用狄族內部部落間的矛盾,派人離間分化,使其不能同心協力。

在一場關鍵戰役中,齊國援軍及時趕到,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