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中,只剩下太史慈和管寧兩人。

管寧先開口道:“子義或許很奇怪昨晚我對你的態度。”

太史慈點頭道:“確實如此,想我太史慈在別人眼中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武夫,但幼安兄似乎從一見到我就彷彿特別重視的樣子……”

管寧搖頭道:“武夫?子義若是不通文墨的武夫,這天底下就沒幾個人稱的上有真才實學了。”

太史慈想起昨晚的剽竊名句的行為,雖然當時是理直氣壯,現在想一想登時老臉微紅,大感尷尬道:“幼安兄過獎了,昨晚不過是遊戲之言,貽笑大方。”

管寧一擺手,道:“子義的才華又豈止是昨晚那種雕章琢句的小才,在來臨淄的途中,我早對子義治下的東萊西北六縣有所耳聞。”

於是把當日與那名當利商人的一番交談告訴了太史慈,太史慈聽得大感自豪,知道自己這幾年對開民智下的功夫沒有白費,畢竟有了些微成果。

管寧續道:“我當時就在想,這太史慈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為什麼他能說得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種一語道盡了天下黎民蒼生痛苦的句子呢?昨晚又聽到子義那句‘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心中的疑問更加的強烈,更在心中問自己,太史子義到底是不是我的同道中人?他到底知不知道有何辦法殼免得我華夏子民再遭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慘命運!”

頓了一頓,管寧露出思索的表情,道:“當年我與華歆也是至交好友,不過道不同不相為謀,華歆雖然也感慨於民生艱難,但他更熱衷於名利,若論機謀權變,他在我之上,但其心更好虛名,焉能真正懂得這天下的大道所在?因此才有當日割席斷交之事。”

太史慈卻被管寧的一番話感動的心潮激盪。

自來到這個時代,自己一直就是個獨行者,儘管他在東萊西北六縣大展拳腳,播撒文明民主的種子,但伊籍等輩終是受正統儒家思想頗深的知識分子,儘管已經比這時代的其他文人要超前得多了,但畢竟尚處於啟蒙期,一個不小心就會熄滅這微弱的文明之種,而其他百姓則受的文化較少,雖有一番熱情,但還有待培養。自己可說是在孤軍奮戰。

可是管寧不同,透過剛才管寧與太史慈的對話,從骨子裡看,他就不是一個君權至上的人,他更關心的是百姓,這是一個一心追求天下“至道”的人。

管寧所要的不是一時的太平盛世,而是希望華夏民族擁有內在的永恒生命力。

他與華歆的斷交就很說明問題,並非是向後世人所說的那樣,是假清高,根本就是因為管寧看穿了華歆利慾薰心的本質。

儘管他還有封建士大夫的習氣,比如認為護送歌舞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在管寧的心中卻有播撒文明的潛質和種子,這才是最難得的。

太史慈長長出了一口氣,此時此刻,他有十足的把握說服管寧,加入自己的政治團體。

只因為他們兩人都有一顆為民請命,振興華夏的胸懷!

管寧又道:“從那時起,我交友就越發地慎重,但身邊每多華歆之輩,哪有真正把天下大道放在心上的同道中人?……直到聽聞太史子義的其人其事才動了一絲好奇之意,我在想:太史慈是不是我輩中人呢?他做的事情到底出於何目的呢?因此我今日才來請教子義:我雖未到你西北六縣去過,卻知你在西北六縣的所作所為。今日正想請教子義心中究竟有何丘壑?”

言罷,雙眼一瞬不瞬的盯著太史慈。

第一部 第二卷 第八章 閒情(下)

面對管寧熾熱的目光,太史慈心中盤算,到底如何說才可表達出自己的主張又可令管寧接受,不禁大感頭疼。

猛地靈光一閃,想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