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侯恂前來。

沒過多久,親衛匆匆進來稟報:“都帥,侯恂已到。”

周雲快步迎出去,將侯恂引進屋內,又吩咐人送上茶水。

侯恂坐下後,平靜地問道:“不知都帥尋老夫所為何事?”

周雲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放下茶盞,緩緩說道:“聽說老尚書與左良玉是舊識?”

侯恂先是一愣,隨即點頭答道:“老夫與那左崑山確實有舊。

早年,我曾舉薦他為副將,在寧錦一線協防。此後,每年他都派人來與我聯絡。

不過,聽聞崑山已逝於九江,不知都帥尋老夫,是……”

“哦,是這樣的。”

周雲神色凝重,緩緩說道,“定南侯逝去,其麾下幾十萬軍隊在他兒子左夢庚統領下收復九江,還準備按照定南侯的計劃,繼續東下南京。

這實在是不智之舉啊,眼下清軍正大舉進攻淮北,他們這麼做,豈不是添亂嗎?”

侯恂微微點頭,神色中透著幾分憂慮,說道:“崑山此舉本就不妥,現下他兒子還蕭規曹隨,繼續行此不義之舉,實在是糊塗啊。”

“那依老尚書之見,我們該如何阻止他們繼續犯錯,拉他們一把呢?”周雲目光懇切地看著侯恂。

侯恂沉思片刻,緩緩說道:“老夫覺得,與其空言規勸,不如以實際行動來改變局勢。

瓦解他們的根基,打擊他們的頑固,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周雲聽後,眼前一亮,忍不住擊掌大呼:“老尚書真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頓開啊!老尚書,可願隨我走一趟九江?”

侯恂站起身,拱手應道:“老夫恭敬不如從命,就隨都帥走一趟九江。”

看著侯恂的樣子,周雲心中十分高興。

自上次侯恂幫著出使南陽府,說動劉洪起出兵共抗清軍之後,就一直深居簡出,再未露面。

李巖多次請他出山做事,都被他以年老體衰為由婉拒。

李巖又想讓他兒子侯方域出來做事,也被侯恂擋了回去。

可自從證實周雲是周遇吉之子後,侯家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先是侯恂之子侯方域主動要求出來做事,周雲便將他安排在歸德府衙的禮房。

侯恂雖沒說要出山,但周雲幾次召喚,他都能盡心盡力地答疑解惑。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