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退縮,不敢上前迎敵。

周如立在洛陽城上屯駐著近三萬大軍,此刻卻被清軍不到五千人的隊伍逼得節節敗退,緩緩向城外撤去。

就在這些兵士被持刀威逼退出城門之際,一騎如疾風般從遠方飛馳而來,馬上之人操著地道的河南口音大聲叫嚷:“誰叫恁退哩?給我把城門奪回來!”

正往外退的兵士一聽是自家將軍來了,頓時精神大振,紛紛抽出腰刀,止住後退的腳步,轉而向城內奮勇衝去。

雙方在城門處推搡擁擠,混亂之中,不知是誰發出一聲慘叫,剎那間,局面失控,眾人手中的刀具朝著對方的頭顱瘋狂劈砍下去。

原本尚未完全撤出城的周如立大軍,此刻竟對清軍形成了包圍之勢,雙方短兵相接,殺作一團。

未戰多時,城外又響起人喊馬嘶之聲,城外兵營的其餘兵馬如潮水般向著洛陽城門湧來。

原本還處於守勢的清軍,在這洶湧而至的反正軍的衝擊下,被殺得七零八落,狼狽不堪地逃回營地,憑藉營寨拼死防守。

陳金斗騎在高頭戰馬上,率領眾人凝視著清軍兵營,神色冷峻,只淡淡丟下一句:“唯有清軍的鮮血,方能堅定我們的決心,你們好自為之!可莫要兩面三刀!”

言罷,撥轉馬頭,退至後方與方雲海低語商議起來。

這些將領們彼此對視一眼,眼中皆閃爍著瘋狂之色,隨即招呼手下兵馬從四面八方攻入清軍兵營,見人便殺,不論其是否投降,皆無活路。

直至天色昏暗如墨,這場血腥殺戮方才停止,清軍兵營內血流成河,屍橫遍地,慘不忍睹,滿城皆瀰漫著刺鼻的血腥氣息。

此時,從靈寶縣出發抵達陝州的多鐸,已然獲悉李際遇遇刺身亡的訊息,他仿若被雷擊中,呆立當場。

李際遇之死,猶如引發了一場連鎖反應,諸多棘手問題接踵而至,對當下的他而言,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他無暇多想,急忙下令大軍加速行軍,同時派遣麾下輕騎先行出發,火速趕往洛陽。

與此同時,他還不忘派兵嚴密監視身邊的幾萬降軍,並責令耿仲明撤換降軍將領,秘密處決部分可疑之人,以防生變。

當大軍行至澠池縣境時,多鐸收到前方輕騎的稟報,得知洛陽如今已是一座空城,二十來萬降軍已全部撤往登封,而自己留在城內的五千大軍竟無一生還。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