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驅虎吞狼(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外,歸德府同知張瑃升任開封府知府,張瑃的能力在歸德府同知任上有目共睹,協助知府李仲卿將歸德府治理的井井有條。
李巖推薦的虞城知縣王琦被任命為徐州知州。
此人據周雲瞭解也是一個做實事,關愛百姓,頗有能力的官員。
雖說徐州此時僅擁有兩縣之地,但周雲深知,官員的妥善配置乃是安撫百姓、恢復生產的關鍵所在,徐州是他未來至關重要的地方。
現任澤州府知府李真調任汝寧府知府,而澤州知州則由原通判喬伯庸接任。
喬伯庸此人在周雲的印象中是個剛正不阿,能力頗強的官員,對夏軍無比的忠誠,他由一個工部主事一步步做到現在的知州,也算是個技術性的官員。
這一系列大規模的軍政調整,以及旅帥府升級為都帥府,標誌著周雲的戰略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
從原來內部的整頓梳理,開始邁向全面發展與戰略縱深的拓展。
然而,南方汝寧府的戰事遷延日久,消耗著夏軍的精力與物資,北方又有向雲軍對清軍的牽制戰事。
由此使得夏軍的後勤補給如同一根緊繃的弦,壓力劇增,隨時有崩斷的可能。
現下河南之地,這片飽經戰亂與天災的土地,不僅未能成為周雲的助力,反而如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山西的三地輸血反哺歸德、開封兩府以及東邊外圍的四縣。
儘管兩府因戰亂和天災人口凋零,但畢竟幅員遼闊,所需物資浩繁,讓澤州不堪重負,宛如一艘在狂風巨浪中艱難前行的船隻,搖搖欲墜。
而開封府南邊緊鄰的汝寧府,受災害和戰禍的影響相對較小,經濟狀況要好很多。
且其廣袤的土地與魚米之鄉的湖廣接壤,又無清軍強大的威懾,對於急需糧草物資的夏軍來說,汝寧府就像是一塊散發著誘人香氣的肥肉,充滿了誘惑。
如能徹底拿下汝寧府,夏軍便有了堅實的根據地,以及戰略縱深,讓未來同清軍的爭鬥也有些許的希望。
但據方雲海的暗影司的情報,汝寧府如今掌控在南明朝廷委任的汝蔡總兵劉洪起手中。
此人手握四五萬兵力,猶如一隻盤踞在汝寧府的猛虎,其治所就設在汝寧府的汝陽城,也就是府治的核心之地。
周雲仔細權衡敵我雙方的實力,心中明白,自己目前的兵力與劉洪起相比,並無絕對優勢,想要一舉攻克汝寧府,尚無確切把握。
經過與副帥李巖、知府李仲卿的深入商討,並去書信與孫明遠等人商議後,周雲毅然決定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劍指汝寧府。
他計劃趁著清軍被李自成的大順軍牽制在陝西的良機,巧妙施策,將劉洪起這個心腹大患,驅趕出汝寧府回他的老巢南陽府。
讓他去與大順軍在南陽府相互糾纏,而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
周雲心中對此次戰役的規劃,歸結起來就是“驅趕”二字。
他深知戰爭的殘酷,不願在汝寧府與劉洪起拼個你死我活,將好好一個汝寧府打得千瘡百孔。
於是在眾人的集思廣益下,決意採用“驅虎吞狼”之計,以智取勝。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一切就緒後,周雲將歸德府的事務託付給李巖。
於十一月中旬點齊警衛團、新編第九團、騎兵營和親衛營,共計一萬三千人浩浩蕩蕩地從歸德府的柘城出發,向著開封府的陳州挺進。
行軍途中,新任汝寧知府李真騎馬伴在周雲身旁,神色略顯凝重,眼神中卻透著幾分對未來的期待。
“李知府,來到河南之地,可還習慣?”周雲轉頭看向李真,臉上帶著一絲關切的微笑。
李真趕忙催馬向前兩步,拱手行禮,恭敬地回答道:“回都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