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抗清謀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雲軍都統吳初見狀,上前拱手道:“都帥,末將以為,當務之急乃是我軍需搶在清軍之前,越過登封,進駐洛陽。
將戰場選定在洛陽與登封之間的軒轅關、嵩山、少室山以及箕山一帶。
此處山川險峻,地形複雜,我軍可憑藉地利之便,步步設防,層層抵抗。
如此一來,既能有效削弱清軍的猛烈攻勢,又能增強我軍的防守優勢。
末將之策,乃是以地形為依託,主守輔攻,消耗敵軍有生力量。”
吳初話音剛落,向雲軍都統孫明遠也出列接話:“都帥,末將附議吳都統之策。
屆時,我軍可在前方利用地形優勢,死死拖住敵軍步伐,同時派遣精銳之師繞道後方,切斷其糧草補給線。
將清軍困於這崇山峻嶺之間,使其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無用武之地。
如此這般,慢慢與其周旋,令其進退維谷,陷入僵局,直至將其拖得精疲力竭,不攻自破。
不求速戰速決,但求持久拖延,此乃末將之方略。”
周雲深知二人所言乃是從戰術層面精心謀劃的應對良策,心中暗自認可,不住地點頭。
此時,許久未曾露面的沁州知州蘇崇賢出列稟道:“旅帥,哦不,如今該稱您為都帥了。
下官有一計,或許能化解李際遇降清帶來的難題。
下官與李際遇麾下的軍師陳金斗私交甚篤,可……”
“蘇知州,此事稍後你我再私下詳談。”周雲微笑著打斷了蘇崇賢的話,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
汝寧知府李真見狀,上前一步稟道:“都帥,受副帥方才所言啟發,下官思量能否派人前往南陽府,與劉洪起商議共同抵抗多鐸大軍之事?
並提出釋放他的五弟劉洪禮,以此表明我方合作之誠意。”
周雲聞言,眼中一亮,是啊!聯絡一切可聯合的力量,共同抵禦清軍,此乃一步絕妙好棋!
李巖、蘇崇賢、李仲卿、張瑃、喬伯庸、劉良佐、王琦等各地知府知州紛紛出列附議,一時間,眾人皆被這股團結抗敵的熱情所感染。
周雲點頭應允,神色莊重地說道:“李知府此計甚妙,當屬上策。
當務之急,乃是團結一切可團結之力量,共同對抗清軍,哪怕是與南明朝廷,亦可為暫時之盟友。
此事便由副帥全權統管,即刻動身前往各地聯絡各方勢力,共商抗清大計。”
這時,六團長楊彪出列稟道:“都帥,末將提議擴軍。
可將各地守備營之兵力,除關鍵要害之處留守必要人手外,其餘全數整編為正兵,協同參與此次對清軍的防禦作戰。”
楊彪此言一出,郭紹等數位將領紛紛出列附議,皆認為此舉可增強兵力,提升防禦力量。
然而,也有幾位文官面露憂色,出言反對。
他們憂心忡忡地表示,當下正值春耕大忙時節,百姓皆忙於田間勞作,此時徵兵擴軍,恐有竭澤而漁之嫌,影響民生根基。
周雲心中暗自權衡,覺得此刻不宜在內部進行大規模軍事調動,以免擾亂前期對地方的精心規劃。
這也是他為何贊成將戰場設定在洛陽登封一帶的原因所在。
這場戰爭,絕非一朝一夕能夠結束,他正欲採用孫明遠所言的“拖”字訣,與清軍打一場持久戰。
不過,適當的內部兵力調整亦是必要之舉,增加一兩個團的兵力,應是較為穩妥之策。
此時,站在佇列後方的七團長嶽鎮邦挺身而出,抱拳道:“都帥,末將有一想法,只是尚不成熟,還望都帥不吝賜教,予以指正。”
周雲對這位嶽鎮邦早有留意,見他主動發言,便鼓勵道:“嶽團長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