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火炮而言,無論是虎蹲炮還是紅衣大炮等各型別號,我們都要確保自身具備獨立生產製造的能力。”

張蒼面露難色地回應道:“旅帥,要達成這一目標非得有大量熟練的工匠不可啊!”

周雲思索片刻後說道:“熟練的工匠在現階段確實難以尋覓,但我們可以透過培養的方式逐步解決這一問題。無論你在人力還是財力方面有何種需求,我都定會全力給予支援與滿足。”說到此處,他忽然想起一個關鍵問題。

於是便詢問道:“我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不知是否可行?你方才提及沒有熟練的工匠,那麼可不可以安排每個人僅僅專門從事一道工序呢?這樣的話在人員培養方面豈不是會更加容易一些嗎?”

張蒼一時間未能領會其意圖,滿臉疑惑地問道:“什麼叫做只做一道工序?”

周雲耐心地解釋道:“你們目前在製造火槍時是怎樣的操作流程呢?比如負責制槍的方文承,他是否從火槍的槍管制作直至扳機組裝都是由他獨自一人從頭至尾地完成呢?”

張蒼感到頗為奇怪地回應道:“若不是他一個人製造,那又該由誰來完成呢?倘若其他人接手他只完成了一半的部件,由於不清楚他前期製作的各項引數,一旦繼續製作便極有可能出現不吻合的情況,如此一來便極有可能導致槍械出現各類故障問題。”

周雲直到此時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了,原本企圖引入後世的流水線生產模式來開展槍械製造工作,卻未曾充分考慮到當下量具不統一的現實難題。

想到此處,他內心不禁有些煩悶苦惱,然而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闡述自己的思路與想法,只是已然沒有了最初的那份興奮與激昂。

“我的意思是讓新培養的人員去承擔一些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工作,例如鍛打槍管的人員就僅僅負責鍛打這一道工序,而不再涉及其他工位的工作,製作槍托的人員也只專注於槍托的製作,待各個部件都製作完成之後再統一進行組裝整合。”

張蒼沉思片刻後說道:“這一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將那些對技術要求不高的工作交付給學徒去完成。倘若在精密工序方面能夠實現統一的度量標準,那麼採用這樣的生產模式必然能夠極大地提升整體的工作效能。”

周雲指示道:“你可先嚐試按照此方案開展工作,若在實施過程中有任何需求,可直接找劉知州協助解決處理。”

周雲說完便陪同張蒼一同巡視檢視了其他工坊,二人在巡視過程中一邊檢視一邊對各項工作事務進行了細緻的安排部署。

此刻,在武鄉城內,縣令蘇崇賢與高雲伍二人正滿面愁容地相對而坐。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