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李巖曾在此地停留過一段時間,對這座城的過往模樣,他心中自是有數。

然而,當他踏入城內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卻讓他感到無比陌生。

街道乾淨整潔,石板路被擦拭得一塵不染。

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曲熱鬧的市井樂章。

街邊店鋪林立,旗幡招展,各類商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雜耍賣藝的、卜卦算命的,應有盡有,好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

街頭不時有巡檢司衙門的兵丁和捕快衙役列隊巡邏,他們衣著整齊,身姿挺拔,威風凜凜。

行人見了,心中既有幾分畏懼,又添了幾分安全感。

李巖與紅娘子沿著街道緩緩前行,看著眼前的繁華盛景,心中感慨萬千。

他側過頭,對身旁早已看得眼花繚亂的紅娘子輕聲說道:“夫人,這還是我們曾經待過的澤州嗎?怪不得老三讓我來此一探究竟,今日親眼所見,方知其中變化之大啊!”

紅娘子眼中滿是驚奇,輕聲應道:“夫君,你說老三是如何將這澤州變得這般熱鬧的呢?”

李巖微微皺起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眼下還難以確切道明其中緣由,且先看看再說吧。”

就在這時,李巖的目光突然被一家糧店吸引住了。

只見店門口不僅擺放著米麵等糧食,還有一些紅色帶泥、形似瓜果的東西。

李岩心中一動,知曉這便是傳說中的紅薯。

聽聞此物產量頗高,且能充飢,是可在短期內替代米麵粟等糧食的特殊糧種。在他的認知裡,這紅薯只在南方有少量種植。

李巖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兩步,伸手拿起一個手臂粗細的紅薯,仔細端詳著,口中喃喃道:“這紅薯,我本以為只在南方有少量種植,沒想到在這澤州竟也能見到。”

一旁的李真聽到李巖的話,急忙上前,輕聲說道:“副旅帥,這紅薯並非來自南方,而是我們澤州自己所種。從原劉知州在任時便開始種植,待我來澤州時,恰好趕上收穫。”

李巖微微一愣,眼中滿是驚訝,連忙問道:“這紅薯是我們澤州自己種的?那收穫了多少?可留了來年的種子?”

李真興奮地回答道:“這紅薯在南方雖種植量少,但旅帥此前為解決糧食問題,特意派遣了好幾支商隊前往南方購糧,其中紅薯更是重點採購的物件。”

“哦?那想必是剷除澤州王家前後的事吧?”李巖追問道。

“正是,據我所知,當時購進了幾百石的紅薯種,全部用於澤州的種植。”李真說道。

“那今年的收成如何?”李巖迫不及待地問道。

李真激動得滿臉通紅,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道:“這紅薯的產量堪稱驚人,竟是種穀的二十倍之多,畝產高達二十石呢!(此為史書記載)”

李岩心中快速盤算著,口中說道:“如此說來,那豈不是接近八千石?”

“此番共收穫 8632 石,約百萬斤的紅薯。原本計劃明年在潞安、沁州等地大量種植,所以已按照這三地的種植量,留出了來年的種薯。

如今尚有剩餘,便讓百姓自行販賣了。”李真詳細地解釋道。

李巖一聽,連忙說道:“不夠,這遠遠不夠。光這三地的種量哪夠?還需增加三府之地的計劃種量。”

李真聞言,不禁大吃一驚,但隨即又釋然了。

畢竟旅帥已在河南拿下兩府之地,第三府汝寧府想必也指日可待,如此看來,增加紅薯種量倒也在情理之中。

“謹遵副旅帥吩咐。只是這已發放給種植百姓的紅薯,若要增加種量,便只能出錢贖回了,這……”李真面露難色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