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帳在此,另一部分已然撤走。

剛好此時,方雲海上前,向周雲行禮後稟報道:“旅帥,太原方向有探報,清軍都統葉臣統領八千清軍已於固關進入山西,眼下正進攻大順守將陳永福駐守的太原城。”

周雲點頭道:“這便說得通了。許敦他們留下營帳撤退,是怕清軍主子知曉後怪罪,卻又不願在此繼續損兵折將,故而使了個金蟬脫殼之計。”

孫明遠聽後默默的點了點頭,算是認可週雲的分析。

“那我們要不要把這些營帳拆了?”高雲伍問道。

孫明遠開口道:“我覺得先留著這些營帳,這也是撤退的許敦他們想法,我們何不順水推舟,一起麻痺下清軍。”

“留著吧!我們這邊也要時間清理屍首,加固關防,籌備守關物資。我估摸著等清軍攻下太原城,下一個便輪到我們了。”周雲思索後說道。

於是,高雲伍、蘇崇賢等人開啟關門,著手各項準備事宜。

回到關內營帳,周雲稍作休息後,找來方雲海詢問徐同道等人的訊息。

方雲海回稟,尚無徐同道等人與黎城的訊息傳回。

此刻,徐同道帶領的一營和四營正遭遇困境。徐同道與羅洪率部攻克潞城後,馬不停蹄趕往黎城縣。

本以為黎城會如潞城般輕易拿下,卻不想遭遇硬骨頭。

黎城乃河北入山西的必經之地。

昔日周雲與李巖曾打算在黎城發展,然清軍入關後,向南擴張,迅速掌控河北,致使他們放棄黎城,轉而向東發展,才有了李巖率領的不染。

如今的黎城已非往昔。城內進駐了二千吳三桂兵馬與一個牛錄的八旗兵。

因攻打潞城與黎城是周雲臨時變更的計劃,方雲海的不染尚未能潛入黎城打探訊息,眾人對黎城內情一無所知。

徐同道軍尚在奔赴黎城途中,便遭黎城派出的一千軍隊伏擊。行軍時,徐同道派出一個排的兵士在前充當斥候。由於這兩個營皆為步軍,派出的斥候被黎城守軍的騎兵斥候盡數剿滅,無一人逃脫報信。

緊接著,埋伏於路邊樹林的一千守軍,如猛虎出山,突襲毫無防備的徐同道軍。

以一千兵力對抗徐同道的兩個營一千五百人,竟打得徐同道軍節節敗退。

幸得有羅洪這位曾經老五營的拼命三郎全力支撐。

帶領四營奮力抵擋敵軍進攻,才避免部隊潰散,但也還是傷亡慘重。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