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與李巖合兵一處後,就地休整了一日。

這一日的休整,仿若給疲憊的將士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讓他們暫時忘卻了征途的艱辛。

休整完畢,大軍再次啟程,向著沁州進發,那裡有紅娘子等人在等候著他們的會合。

行軍途中,兩支隊伍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氣象。

周雲麾下計程車兵在副職這些向雲社成員的將領帶領下,個個精神飽滿,士氣高昂。

他們一邊邁著整齊的步伐前行,一邊學唱著各地的民俗小調。

那曲調悠揚婉轉,在行軍隊伍中此起彼伏,彷彿給這枯燥的行軍之路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這些小調通俗易懂,其中尤以陝西眉戶小調《小媳婦回孃家》和河南梆子《老來難》最受士兵們喜愛。

特別是《小媳婦回孃家》,因其表演形式豐富,可多人參演,成了士兵們的最愛。

瞧,這邊一個士兵扮演婆婆,那神態、那動作,活靈活現。

旁邊十二個士兵分別扮演一年十二個月都想回孃家的媳婦,他們那俏皮的模樣,把小媳婦們急切又無奈的心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旁邊的軍士們則一邊行軍,一邊有節奏地打著拍子,整個隊伍沉浸在一片歡快熱烈的氛圍之中。

媳婦們唱道:“正月裡,小媳婦,婆婆在家裡,問一聲,老媽媽,回趟孃家去。”

婆婆回應:“不能去,忙著哩。”

媳婦再問:“正月裡,忙的奏啥呢?”

婆婆答:“來人呢,待客呢,你說忙的,奏啥呢?”

如此這般,一唱一和,趣味十足。

反觀李巖麾下的將士,士氣明顯低落。

他們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只是悶頭趕路。

那沉悶的氛圍,與周雲這邊部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們不時看向周雲麾下那充滿歡聲笑語、節拍聲不斷的隊伍,眼中流露出了嚮往的神色。

周雲騎在馬上,看著眼前這一切,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李巖則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報……稟旅帥,後方有一支百人的小股騎兵正快速追來,距我部約三十里,目的不明。”

急促的軍報聲,打破了原有的寧靜,也打斷了周雲與李巖的沉思,歡快的小調和節拍聲戛然而止,緊張的氣氛瞬間瀰漫在整個隊伍之中。

“再探,你等要注意安全!”周雲神色凝重地交待哨探騎兵。

說罷,他轉頭看向李巖,“大哥!我等現在該如何應對?請大哥示下!”

“子辰,你來指揮吧!我本人連同麾下一千兵馬由你調動。”李巖微笑著回道,眼中透著對周雲的信任。

“大哥,這怎麼行?你在這,我哪能全權指揮?”周雲面露難色。

“說讓你來,就你來,哪來那麼多講究?”李巖有些惱地斥道。

周雲見李巖如此堅決,便不再推脫,只是笑了笑,點頭同意。

“傳令,徐同道的騎兵,留下前營哨探後,全速增援後方騎兵一部,不得有誤。”

“傳令,全軍停止前進,前隊改後隊,尋找有利地形,列陣迎敵。”

“傳令,秘書班外部秘書方雲海立馬整理分析情報,及時稟報。”

周雲一連三道命令下達,整個隊伍迅速行動起來。

周雲麾下計程車兵反應速度極快,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按照各軍事正職們的要求執行到位。

而李巖麾下這邊,卻許久之後還在整隊,將領們的呼喝聲此起彼伏。

李巖看到這一幕,輕輕搖了搖頭,“子辰,我帶來的這些兵,你也要管起來,你看這一比,差距太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