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有時間去運河邊看看,明天一早再去京城找曹公公!”

“行吧,就按照你說的辦,等會兒我們輪著挖!”

萬事開頭難,並不是說說而已,兩個三四品的武將都要自己動手挖地窩子居住。

戚元輔之所以同意戚元弼挖地窩子湊合,除了趕時間,還有為不久後的新兵起到一個帶頭的作用。

雖然他們出生將門世家,但不代表他們就不能吃苦,他們從小在軍中長大,跟隨父輩四處作戰,早就習慣了野外簡陋的住宿條件。

有時候為了行軍趕路,他們甚至可能直接在大冬天的野外露宿,天亮後繼續揹著重物行軍。

因是老手,外加土質比較鬆軟,兩人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便挖好了地下部分。

中午跟工人們一起吃了兩個饅頭和一大碗稀飯後,便又馬上開始了給地窩子搭窩頂。

相比挖地窩,搭棚子就簡單多了。

做完這些,兩人將行李往地窩子裡面一放,其中還包括他們一直未來得及穿戴的官服。

至於印信,他們必須得隨身攜帶,一個是容易丟失,二是丟失印信可是重罪。

在與閻應元打了聲招呼後,兩人便沿著來時的路朝運河邊走去。

此次前往運河邊,一是檢視附近的地形與生活環境,為以後的營房防禦與日常生活探路,二是看看未來將要招募的兵源情況,以前雖多次路過運河的時候有看過不少縴夫,但卻沒有深入瞭解。

經過近半天的深入瞭解,兩人除了瞭解了四周的情況,還有對縴夫的深入感受,那就是他們的生存是真的艱難。

這些人多是來自山東、北直隸南部府縣無地的佃農,家裡吃飯的人口太多,不僅他們自己家沒有多餘的土地,連地主家也沒有多餘的土地租給不斷增長的佃農人口耕種。

在回來的路上,戚元弼情緒低落地說道:“二哥,沒想到還有比佃戶生存更難的人群,之前看他們大冬天拉縴以為是身子發熱,現在才知道他們原來是沒有棉衣禦寒,就算有破舊的棉衣,他們也捨不得穿,因為拉縴的時候容易磨破。”

“是啊,這世道不就是個吃人的社會嘛,過兩天募兵,這些人為了軍餉,肯定會擠破腦袋來應徵,但我們兩個千戶所的名額哪夠這麼多人報名!”

“二哥,我們不是有一營名額嗎?”

“現在沒有將領去訓練他們,難不成將他們招過來後每天給他們白髮軍餉養著他們嗎?”

“那我們什麼時候招滿五個千戶所?”

“今年只能先招兩個千戶所,要招剩下的三個千戶所,最少也要等到明年開春再說!”

“唉,民生之多艱啊,這個冬天,又不知道會凍餓死多少人!”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