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兵部軍令的王之臣,馬上將寧遠城內的滿桂與何可剛等人召集了過來。

講述完兵部軍令,滿桂當即要求親自帶隊前往三岔河。

王之臣與之爭吵一番後,最終還是拗不過執著的滿桂,讓其帶著寧遠城內一營騎兵前去錦州會合趙率教的兩個千戶所騎兵,一同前去攻打三岔河。

要是戰事順利,繼續北上攻打海州、遼陽與瀋陽。

滿桂之所以如此積極,一是他個人喜歡帶軍衝鋒,二是被曾經的下屬曹文詔給刺激到了,第三個自然是兵部劫掠所得歸個人所有的高賞格。

曹文詔在離開寧遠前,還只是個小小的遊擊,現在不僅成了總兵,還被封了侯,這豈能讓高傲的滿桂服氣。

此次率軍進攻三岔河,要是能取得像樣的大戰勝利,是不是也能賺取個爵位?

立功心切的滿桂快速集結一營騎兵,並隨身帶上十日干糧後,便風風火火地朝錦州奔去。

而寧遠一下子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騎兵,這還要感謝虎墩兔這個老鐵送的大禮。

朱由校從察哈爾那得來的戰馬一部分武裝勇衛營和京營外,其他的大多送去了寧遠。

自從大明招降了察哈爾與蒙古右翼諸部,以及之前與喀喇沁諸部達成合作後,不能說從此不缺戰馬,但也是有了顯著的變化。

至於大明初期的馬政制度,隨著人地矛盾的日益緊張,以及官僚體系的腐敗墮落,早就無法為朝廷提供足夠數量與質量的戰馬了。

面對這種已經無太大作用且無法改善現狀的馬政制度,朱由校乾脆讓兵部廢除了原先的馬戶制度,軍隊所需戰馬由太僕寺統一集中馴養。

與此同時,朱由校也讓御馬監做回了它的本職差事,那就是馴養戰馬。

北直隸的人口雖然不少,但靠近薊州鎮的區域因戰事頻發,人口並不多,所以這些地方在原先已有馬場的基礎上,繼續擴大了規模。

至於那幾個天然優質養馬場,河套、老哈河、大黑河、焉支山等地,現在不是在蒙古人手上,就是在偏遠的大西北。

而在冀州鎮擴大馬場,一是這裡一直就是京營與薊州鎮的養馬地,二是距離京城與邊關的距離都很近,三是人煙稀少。

滿桂聚攏了錦州的騎兵後,一路朝東面的大淩河奔去。

路過大淩河堡的殘垣斷壁時,滿桂還專門停下駐足了片刻。

他心中對於朝廷放棄修築大淩河堡是有不小意見的。

雖然他不是遼西軍閥的一員,但朝廷放棄修築大淩河堡,意味著放棄了向遼東主動進攻的策略。

而這,也意味著他滿桂在遼西將很難有什麼大的作為,他從來沒聽過靠守城能守出不世之功的。

踏過冰封的大淩河後,滿桂沒有搭理北面的廣寧,而是一路繼續向東,目標直指三岔河。

雖然建奴在廣寧駐有軍隊,但數量很少,而且因是偏師的原因,也沒多少油水可撈。

更為重要的是,廣寧城可是曾經的遼東兩個鎮城之一,城牆高大堅固,外加潑水成冰的氣候,他所帶的騎兵很難攻破堅城。

雖然滿桂沒有進犯北面的廣寧,但廣寧安排在錦州外圍的哨探卻早早就發現了滿桂的大軍。

而這,也是滿桂為何放棄北進的重要原因之一。

渡過大淩河之後,滿桂帶著大軍直接衝到了遼東建奴的第一站,即明軍曾經在此大敗過的西平堡。

西平堡雖然也是一座軍堡,但城低人少,還是被明軍鐵騎輕易攻破。

再將裡面的建奴屠戮一空,財物掠奪乾淨後,一把大火燒掉了裡面所有能燒的建築物。

除了進攻西平堡,滿桂還分兵去進攻了附近的鎮武堡、西興堡與平陽橋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