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窮途末路1(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擊退許成名的追兵,連夜逃到則窩則溪的安邦彥和奢崇明大軍,並沒有在此多做停留。
則窩澤溪不管是距離水西城還是距離陸廣驛,距離上都不算遠。
而且他們大軍同鴨池渡、大方與柔遠都很遠,一時之間很難聚攏這些地方的大軍。
現在擺在安邦彥面前的道路,除了暫時擇一處深山老林躲起來,還可以選擇突襲東面的遵義和北面的永寧。
當然,要是想玉石俱焚,他們也可以選擇掉頭同官軍進行決戰。
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沿著赤水河順流直下,攻打仁懷縣和合江縣。
但早有防備的赤水沿線渡口,都有官軍的重重關卡,要想透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一時之間也湊不到如此多的船隻。
但要是靠編織竹筏來行軍,將會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一是因為距離太遠,二是河流湍急,三是河道狹窄,很容易遭到兩岸官軍的伏擊。
到了那時,身處河中間竹筏上沒有什麼防護的他們,只能被動挨打,跟送死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雄所則溪休整了兩日後,安邦彥與奢崇明決定孤注一擲,前去攻打遵義城。
之所以不選歷史上他們選過的攻打永寧,而是選擇遵義,自然是他們的決定隨著局勢的變化而發生了改變。
現在永寧有四川總兵侯良柱親率的四川大軍,自然不會是他們很好的選擇。
反之,現在遵義可以說是防備空虛,非常適合搞偷襲。
而且,遵義作為朱燮元曾經的臨時駐地,裡面有他們急需的軍需糧草。
而一直念念不忘打回老巢永寧的奢崇明,面對現在這種沒有太多選擇的絕境,他只能一再向安邦彥妥協。
而當安邦彥與奢崇明在雄所則溪的大山裡糾結的時候,李仕奇已經帶著一萬大軍沿著陸廣河順流之下,在烏江關登岸,返回了遵義城。
與此同時,朱燮元還讓楊鶴從貴陽城向烏江關再增援了五千兵馬,以應對安邦彥和奢崇明的殘軍沿著烏江東下,同時隨時支援遵義。
而馬祥麟那邊,在離開水西城之後,先是直撲東面不遠處的則窩則溪。
則窩則溪的地形也是低矮小山為主,馬祥麟的大軍很輕易就來到了則窩則溪的據點。
自知守不住則窩則溪的安邦彥,早就退到了北面群山之間的雄所則溪。
面對地形複雜且有大軍駐紮的雄所則溪,馬祥麟自然不敢只帶著他的五千兵馬深入追擊,而是停在了則窩則溪。
在給安邦彥壓力的同時,也哨探他們的蹤跡。
安邦彥與奢崇明殘軍在退回雄所則溪休整後,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他們在此編制了大量的竹筏。
休整兩日後,他們再次踏上了征伐的腳步,踏上竹筏,沿著偏巖河順流直下。
因偏巖河處於群山峻嶺之間,而且遠離陸廣驛,安邦彥他們一點都不擔心會被官軍發現。
不過他們並沒有沿著偏巖河一直流到烏江關,而是在與馬渡河交匯處,逆流轉入了馬渡河。
雖然逆流行軍不易,但卻能避開烏江關的官軍駐地,繞道遵義府城的西面,給遵義來個突然襲擊。
在落蒙關上岸後,安邦彥大軍沿著南北走向山脈的西側一路向上疾行。
在到達遵義城南的洛河後,他們的蹤跡這才被附近的居民發現。
見自己蹤跡被發現,安邦彥立馬加快了行軍的速度。
當他們來到遵義城南的回龍山腳下時,李仕奇已經帶著貴州大軍等候在了這裡。
遵義城夾在鳳凰山與回龍山之間的小盆地裡,雖然形勢險峻,但城池狹小,要想守住城池,必須要先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