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據理力爭地爭辯道:“這個孫閣老儘管放心,大寧之戰結束之後,我們兵部肯定會在大寧和開平築城,至於說陛下苛待兄弟,那更是無稽之談!

太祖他老人家當初讓十五歲的寧王就藩大寧,難不成說他是苛待皇子不成?”

孫承宗哪敢說太祖的不是,祖制再大,大得過太祖嗎?

太祖當初讓諸子守邊,乃是國策,除了他老人家自己要改,以及朱老四這個逆子,誰敢說個不字?

至於後面太宗內遷大寧與遼東藩王,除了減少北面威脅外,現在看來卻是一個大大的昏招。

內遷大寧,漠南蒙古崛起,內遷遼東三王,遼東建奴崛起。

現在想想,要是一直有這些藩王守邊,大明還會不會有現在嚴重的邊患問題?

既然在祖制和安全上找不到突破口,那隻能從倫理上尋找了,“若這些問題都能應對,那是否也該讓瑞王、惠

王和桂王先就藩?

世間沒有皇叔未就藩,皇侄先就藩的道理!”

“這個孫閣老就多慮了,陛下雖然讓信王就藩大寧,但時間上也不是馬上就能就藩的,不僅築城需要時間,修

建王府也需要大量的時間!”

朱由校打斷孫承宗還想繼續辯解的話,要是一直這麼扯下去,可能越扯越遠,“好了,信王就藩大寧之事就這麼定了,回京後就開始築城與修建王府之事。

至於三位皇叔的就藩之事,回京之後,便可讓禮部和戶部安排此事了!”

袁可立兩人一同答道:“臣遵旨!”

“孫先生留下來和王之臣一同商談劃分蒙古左翼草場之事,袁先生隨朕三日後一起班師回朝!”

袁可立、孫承宗與王之臣三人一同答道:“是,陛下!”

接著,袁可立追問道:“陛下,滿桂將軍是否還讓他繼續留在遼南?”

朱由校沉吟片刻後答道:“先讓他繼續留在遼南,海面上凍前再接他返回寧遠即可,薊州軍隊現在可以返回原駐地了,至於京營第一團營,暫時繼續留在錦州,宣府軍隊到時候再隨孫先生一同返回宣府。

至於勇士營等其它的京畿軍隊,三日後隨我們一同返回京城!”

王之臣出聲問道:“陛下,不知遼西駐軍該如何安排?”

“朱梅改駐廣寧,何可剛駐義州,兩地駐軍人數都不得超過兩千人,楊崇猷駐錦州,滿桂返回遼西后,駐地也改到錦州!”

袁可立適時插話道:“陛下,不知遼南又該如何駐軍?”

“海面上凍之後,盧象升繼續返回登州,盧象晉改駐旅順,楊御藩改駐金州,至於復州,只留少量騎兵作為前哨即可!

另外,為了謹防建奴冬季強攻遼南,騰驤左衛留下來駐守寧遠,若是建奴真敢南下,遼西的騎兵當及時東進攻打建奴老巢。

若能攻下蓋州,堵住建奴北歸的路線,當然更好!”

“陛下,長生島不用駐兵嗎?”

朱由校略作權衡後,答道:“不用,朕沒記錯的話,南信口距離長生島不足一里,而且長生島無險可守,建奴可趁著冬季冰期攻上長生島。

諸位可別忘了天啟六年正月,建奴大軍攻打覺華島的慘景,朕不希望再次發生!”

袁可立與王之臣兩人一怔,神情嚴肅地躬身答道:“臣遵旨!”

“除了遼南和遼西,也要謹防建奴西進漠南蒙古,讓朱梅和何可剛多留意草原上的動靜,情況不對趕忙向王督師彙報!

此次廣寧之戰,建奴的春耕肯定大受影響,沒有糧食的他們,肯定會想方設法找糧食,朝鮮那邊讓溫體仁和毛文龍早點出發,必須要到去年和今年的糧食,不給建奴搜刮糧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