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反詩事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書生結賬後,額外多付了五兩銀子,面色凝重地對店家囑咐道:“樓上的詩詞切勿抹去,且保留日,下次來再賞五兩。”說罷,借來筆硯,取紙抄錄下來,藏於袖中,步履匆匆地離去。
此人來到州府衙門,拱手作揖,向差役表明求見司戶參軍。原來江州司戶參軍乃其好友,此人雖官居九品,但身負諸多事務,油水頗豐,亦有機會面見太守。唯有求得他的引薦,方有機會。
司戶參軍得知好友前來,頗感詫異。他深知好友一心謀求前程,然自己早已言明,自己不過是個九品小吏,僅負責寫寫抄抄之事。況且,自己亦曾透過鄉試,好歹也是個秀才,在州府也使了錢財,才謀得此等差事。無論如何勸解,好友仍無法理解,那日憤然離去後,已數月未曾往來。
“陳兄,別來無恙,今日我特來請你喝酒賠罪。你我自幼一同讀書,官場之事,非我不願相助,實乃力不從心。你亦知曉,數百貫買個虛職的掛靠之職,意義何在。如今,即便是縣裡做祭祀的道士,也需三千貫方能買來。若錢不夠,確實無能為力。”參軍拱手一禮,對書生說道。
書生微微一笑,道:“兄長此言差矣。小弟此次前來,是要送一場富貴與你,亦可順遂平生之志。此乃上天賜予你我的機緣,兄長請坐,聽我細細道來。”
參軍滿臉狐疑,一個賦閒的書生,能有何機遇賜予自己。然仍隨他坐下,心中並未抱有絲毫期待。豈料書生取出一張紙,說道:“兄長請看,此人慾謀反,若稟報太守,必是大功一件。”
參軍接過詩稿,仔細端詳後,驚訝地說:“‘他年若得報仇讎,血染潯陽江口!’此子狂妄至極,竟敢自比黃巢,真是該死。兄弟,你可知道這首詩現在何處?此人又是誰?”
書生躬身一拜,回答道:“小弟在潯陽樓偶然間看到,詢問店家後得知,作詩之人乃是牢城營的一名賊配軍,兩頰刺有金印,身材黑矮肥胖,人稱鄆城縣宋江。”
參軍點點頭,說道:“若是如此,我便知道是誰了。此人非同小可,京東兩路無人不知,人稱‘及時雨’。據說他為人仗義,樂善好施,連州府的六案孔目都對他頗為推崇,只可惜他為了義氣,替兄弟除了賤婦而身陷囹圄。”
書生皺眉問道:“兄長,你莫非同情此人?”
參軍嘆了口氣,說道:“兄弟有所不知,近日京都太史院司千監上報官家,稱星相大凶,罡星照臨京東,亂雲散於吳楚,此乃天下大亂之兆。若不是我軍大敗西夏,平定邊陲之亂,官家恐怕要大動干戈了。這首詩詞一旦送上去,宋江被判死罪都是輕的,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凌遲處死,甚至滿門抄斬。我心中實在不忍,何必致人死地呢?”
書生急忙反駁道:“一首亂詩而已,至多流放千里,官家以仁義治天下,怎會輕易滿門抄斬?”
參軍取來紙筆,寫下一首詞:“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然後遞給書生,說道:“你看,如今各大州府、京都都在流傳這樣的謠言。官家已經下令嚴查。你且看,‘家木’合起來就是‘宋’,‘水工’即為‘江’,宋江又是三十多歲,鄆城就在山東,這謠言分明就是指的他。”
書生大喜,說道:“那豈不是立下大功一件?兄長,你嘆那宋江苦,可知小弟更苦。家中薄產,一年也積不下百貫。可你做了一個九品芝麻官,就買房買地。若是你再進一步……”
參軍抬頭望天,心中自然明白,再進一步就是推官,有權舉薦學子出任刀筆吏,那將是一筆筆的雪花銀。他嘆了口氣,說道:“隨我來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們兩個也是無門無路之人,只有攀上太守,才有未來可言。”
有道是:心有貪念誤國邦,只因私慾陷忠良,亡身喪命皆因此,百年盛世因此亡。天下讀書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