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艱難的撤軍之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軍卻是遠征的疲勞之師。
六萬對五萬,在以前的確很有信心擊潰他們,但在宣府內連吃了兩場敗仗後,黃臺吉與他的一眾高階將領們卻再也沒有如此足的信心。
面對現在這種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自己又有一大堆累贅的局面,黃臺吉只是猶豫了不到一刻鐘後,心裡便有了決定。
很快,他喊來了各旗旗主與蒙古諸部的首領們,言簡意賅地下達了他的命令,殺光所有漢人包衣,帶不走的糧草和布匹一把大火全部燒掉。
雖然其他人心裡十分不甘,但在嚴峻的形勢逼迫下,還是決定服從黃臺吉的命令。
看到建奴正在大肆屠殺宣府青壯訊息的楊麒,哪還有什麼心情繼續跟建奴兜圈子,而是馬上命令大軍全部壓上,前去阻止正在屠殺漢民的建奴和蒙古劊子手。
這些青壯可都是楊麒治下的軍民,要是坐視不管,不用等朝廷的懲罰,他也沒臉繼續返回宣府。
而黃臺吉之所以如此決定,就是為了逼迫一直跟在自己身後的楊麒大軍找自己決戰。
先擊潰了楊麒這支追擊的後軍,再向前攻打堵在前面的曹文詔大軍就容易多了。
黃臺吉的計策雖然很拙劣,也很簡單,但卻非常有效,面對大量治下軍民的被屠殺,楊麒不得不被黃臺吉牽著鼻子走。
雖然楊麒不得不鑽黃臺吉設下的圈套,但他也不是傻乎乎地一股腦往前衝,而是將自己的大軍分成了幾個部分,不跟建奴主力對沖,而是在衝擊中尋找空隙,阻止那些正在屠殺宣府軍民的建奴與蒙古軍隊。
而在幾十裡之外等著建奴過來的曹文詔,在得知建奴訊息的時候,哪還能在開平衛待得住。
當曹文詔帶著大軍趕到建奴大軍所在位置時,看到的是他們正在跟楊麒大軍打得難解難分。
見此情景,曹文詔大軍在做短暫休整後,馬上衝進雙方交戰的戰場,驅趕那些正在屠殺宣府軍民與焚燒糧草的建奴和蒙古人。
有了曹文詔這兩萬生力軍的加入,之前處於弱勢的明軍,很快變成了一種均勢狀態。
黃臺吉見此,不得不放棄了原先的策略,改為集合所有大軍,準備撤回遼東。
但建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屠殺治下軍民的楊麒等大明將士,哪能輕易放過建奴和蒙古人。
在留下傷兵和少量護衛後,楊麒與曹文詔大軍合二為一,一同朝準備逃跑的建奴追去。
雙方大軍就這樣你追我趕,一直追到了老哈河。
本以為渡過老哈河後就進入自己地盤的奈曼與敖漢部,卻聽到了一個令他們晴天霹靂的訊息。
家被偷了!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