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南京大學校園,被一層薄薄的霧氣籠罩,靜謐而神秘。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為這古老的學府增添了幾分生機。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份寧靜。

清晨六點多,一位打掃衛生的老大爺正準備開始一天的勞作。他拿著掃帚,沿著校園的小道清掃著落葉和垃圾。

當他走到小粉橋附近的一個垃圾桶旁時,一個鼓鼓囊囊的黑色塑膠袋引起了他的注意。

老大爺疑惑地停下腳步,用掃帚輕輕戳了戳塑膠袋。塑膠袋發出沉悶的聲響,似乎裡面裝著什麼重物。

他小心翼翼地解開塑膠袋的扎口,一股刺鼻的惡臭瞬間撲鼻而來。老大爺忍不住往後退了幾步,捂住口鼻。

當他再次鼓起勇氣看向塑膠袋內時,眼前的景象讓他驚恐萬分。塑膠袋裡裝的竟然是一截人的軀幹!

血肉模糊,白骨森森,場面異常慘烈。老大爺嚇得扔掉掃帚,連滾帶爬地逃離了現場,一邊跑一邊大聲呼喊:“殺人啦!殺人啦!”

很快,校園內的師生們被驚動了。他們紛紛圍攏過來,議論紛紛。有人立即撥打了報警電話,將這一駭人聽聞的訊息報告給了警方。

接到報警後,南京市公安局迅速派出警力趕赴現場。刑警隊長陸辰和陸晨光帶領著秦媛和杜晚晚以及一支精幹的偵查小組,火速抵達了南京大學校園。他們封鎖了現場,對周圍進行了仔細勘查,並收集相關證據。

幾個人眉頭緊鎖地看著眼前的慘狀,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憤怒和責任感。

他們深知,這起案件不僅關係到一個無辜生命的逝去,更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安寧和正義。

在現場勘查的同時,警方開始對南京大學的學生和教職工進行走訪調查。

他們希望能夠從目擊者和知情人士那裡獲取到有價值的線索。

經過初步調查,警方得知了一些情況。原來,這起案件發生在前一天晚上至清晨之間。

由於校園內人員眾多,且流動性較大,因此很難確定具體的案發時間和地點。

不過,警方還是根據現場的情況和目擊者的描述,初步推斷出了一些可能的線索。

首先,從塑膠袋的質地和大小來看,警方認為兇手很可能是使用了一個常見的購物袋來裝運屍體。

這意味著兇手可能是在商場、超市等地方購買了這種袋子。其次,從塑膠袋的擺放位置和方式來看,兇手似乎是有意將屍體拋棄在這個垃圾桶旁。

這表明兇手對校園的環境和地形比較熟悉,很可能是校內人員或者與校內人員有聯絡的人。

此外,警方還發現了一些其他線索。比如,在案發現場附近發現了一串鑰匙和一個錢包。

錢包裡有一張身份證和幾張銀行卡,身份證上的資訊與死者不符。

這表明死者可能是在遭遇不測後,被兇手奪走了隨身物品。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逐漸將目標鎖定在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和教職工身上。

他們開始對這些人員進行逐一排查,試圖找到與兇手有關的資訊和線索。

在警方緊鑼密鼓地展開調查的同時,南京大學的學生們也開始議論紛紛。

他們紛紛猜測死者的身份和死因,以及兇手可能的動機和背景。

其中,一個名叫成鑫的男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成鑫是南京大學化學系的大四學生,平時成績優異,性格開朗。

然而,自從案發前一天晚上開始,他就神秘地失蹤了。

他的室友和同學們紛紛表示,不知道他去了哪裡,也沒有收到他的任何訊息。

警方迅速調取了成鑫的個人資訊和相關記錄。

他們發現,成鑫在案發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