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軒雖然內心對李大山種植藥材的獨特方法好奇得如同貓抓一般,但他深知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示人的秘密,李大山想必也不例外。所以,儘管這份好奇心在心底不斷翻騰,他還是強忍住了詢問的衝動。

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帶著理解與釋然,笑著對李大山說道:“大山啊,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訣竅,你能把藥材種得這般出色,必然有你的過人之處。我就不多問啦,這秘密啊,就安心藏在你心裡。我相信,只要咱們勁兒往一處使,肯定能讓中醫事業蒸蒸日上。”

李大山感激地看了林正軒一眼,說道:“林老,您能理解我,我真的特別感動。等以後時機成熟,說不定能跟您細細分享。現在咱們先把精力放在推動中醫復興這件大事上。”

林正軒重重地點點頭,拍了拍李大山的肩膀,說道:“好,咱們就先專注眼前的事兒。藥材種植是關鍵,我這邊呢,就著重去跟一些中醫藥企業洽談合作,爭取拉到更多資金,還得籌備宣傳推廣的事兒,讓更多人瞭解咱們高品質藥材的優勢,為中醫復興造勢。”

李大山眼中閃過堅定的光芒,說道:“行,林老。我這邊加快推進藥材種植基地的建設,爭取早日實現規模化種植。有了穩定的高品質藥材供應,中醫的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從那之後,林正軒和李大山各自忙碌起來。林正軒穿梭於各大中醫藥企業之間,憑藉著自己在中醫界的威望與人脈,積極洽談合作事宜,為專案爭取資金支援和市場渠道。而李大山則全身心投入到靠山村的藥材種植規劃中,他詳細考察每一寸土地,根據不同藥材的特性劃分種植區域,同時組織人力進行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

雖然林正軒將那份好奇深埋心底,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與李大山之間的合作熱情。他們都懷揣著對中醫復興的堅定信念,為了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在各自的領域裡發光發熱,攜手描繪著中醫事業的美好藍圖。

“大山,你最近有沒有發現?村子的人都回來了?”何香蘭腳步匆匆地走過來,臉上帶著幾分憂慮與思索。

李大山微微一愣,隨即點頭,“香蘭姐,我也察覺到了,最近村裡確實多了不少熟悉的面孔。”

何香蘭輕嘆一口氣,說道:“現在經濟不景氣,外面工廠好多都停工裁員了,大家沒辦法,只能返鄉。我琢磨著,咱能不能想想辦法,把這些從工廠回來的務工人員召集起來,讓他們在村裡也能有活兒幹,有收入。”

李大山目光閃動,思索片刻後說道:“香蘭姐,你這個想法挺好。咱們藥材種植基地剛好在籌備階段,正需要大量人手。這些返鄉的村民,不少都有在工廠工作的經驗,學習能力強,要是能參與到種植基地的建設和日常工作中,肯定能幫上大忙。”

何香蘭眼睛一亮,“對啊,我怎麼沒想到。種植基地的活兒,像開墾土地、搭建大棚、日常照料藥材,都需要人,他們肯定能勝任。而且,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工作,也能照顧家裡,一舉兩得。”

李大山笑了笑,“不過,咱們得給大家做些培訓,讓他們瞭解藥材種植的基本知識和技巧。這樣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保證藥材的品質。”

何香蘭點頭贊同,“這沒問題,我相信大家為了能有份穩定的工作,肯定願意學。大山,要不咱們儘快組織個動員會,跟大家說說這事兒?”

李大山看了看天色,說道:“行,香蘭姐。你去通知一下大家,今晚咱們就在村裡的廣場開個會,把咱們的想法和計劃跟大家詳細說說,看看大家的意願。”

何香蘭應了一聲,轉身就去挨家挨戶通知村民。李大山望著她的背影,心中暗暗思忖,這或許是靠山村發展的又一個契機,能將返鄉勞動力轉化為推動藥材種植基地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