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篇 唐德宗本紀(第2/4頁)
章節報錯
過輝煌之業績。其一生之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
昔人已逝,往事如煙。今人讀史,當以史為鑑,汲取前人之經驗教訓。李適在位時期之興衰起伏,亦可為今日之借鑑。國家之興衰,非一人之力所能左右;然一人之行為,卻可影響國家之命運。故為君者當勤政愛民,為臣者當忠君報國,為民者當遵紀守法。如此則國家可安,百姓可樂也。
且說李適在位之時,朝中有一臣子名曰陸贄,為人耿直,敢於直言進諫。彼時李適任用盧杞等奸臣,朝政日非。陸贄屢次上書勸諫,言辭懇切,然李適卻置若罔聞。陸贄心憂國家之安危,百姓之疾苦,然卻無力迴天。其悲憤交加之下,曾作詩以抒懷:“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其詩中之意,盡顯其憂國憂民之心。
後陸贄因直言進諫而得罪權貴,被貶為忠州別駕。其雖遭貶謫,然心繫國家之安危,百姓之疾苦。在忠州任上,其勤政愛民,深得民心。百姓皆稱其為“陸青天”,以表其清廉正直之品德。
彼時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陸贄在忠州任上,曾作詩以記其事:“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大鄉多逃亡,小鄉無居民。”其詩中之意,盡顯其憂民之心。陸贄在忠州任上數年,政績卓著,然卻因朝中權貴之阻撓,未能得以升遷。
後李適駕崩,其子李誦即位,是為順宗皇帝。順宗即位之初,即召陸贄回朝,欲委以重任。然陸贄因多年奔波勞碌,加之心中憂憤交加,已身患重病,無法回朝。順宗聞訊,深為惋惜,曾遣使者前往忠州探望陸贄,並贈以金銀財寶、藥品衣物等物。然陸贄卻婉言謝絕使者之饋贈,只願國家安寧、百姓安居樂業。
陸贄在忠州任上病逝之時,百姓皆悲痛欲絕,紛紛前來弔唁。其一生清廉正直、憂國憂民之品德,深受後人敬仰。後人讀其詩文、事蹟,無不為之動容。
且說李適在位之時,曾有一將領名曰李晟,英勇善戰,屢立戰功。其曾在平定四鎮之亂與涇原兵變中立下赫赫戰功,深得李適之賞識。李晟為人忠誠正直,對國家忠心耿耿。其雖功高震主,然卻從未有過非分之想。
李晟一生征戰沙場,歷經風雨滄桑。其晚年之時,曾作詩以記其事:“憶昨戎馬地,今朝歌舞鄉。烽火昔年淚,歌舞今日歡。”其詩中之意,盡顯其歷經戰亂之滄桑與對國家安寧之期盼。
李晟之子李愬,亦為一代名將。其曾在平定淮西吳元濟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為唐朝之統一立下汗馬功勞。李愬為人機智勇敢、善於用兵。其平定淮西之亂之時,曾以奇兵突襲敵營,大破敵軍,使敵軍聞風喪膽。
李晟、李愬父子二人皆為唐朝之忠臣良將,其一生之功績,永載史冊。後人讀其事蹟,無不為之動容。
且說李適在位之時,曾有一才女名曰薛濤,才情出眾,名噪一時。其善詩詞、工書畫、精音律,被譽為“女中豪傑”。
薛濤,字洪度,長安人氏,姿容秀麗,才情橫溢,自幼便展露非凡之文學天賦。其父薛鄖,亦為飽學之士,見女兒才情出眾,便悉心教導,使其文學造詣日臻化境。薛濤年方十六,便已名動京師,其詩文清新脫俗,深受時人讚譽。
彼時長安,乃天下文人士子匯聚之地,薛濤之名,自然引起眾人關注。朝中官員、文壇名士,皆以結識薛濤為榮。其常於宴會上即興賦詩,出口成章,令人歎為觀止。更有文人墨客,競相以求其墨寶為榮。薛濤之詩文,一時之間,傳遍大江南北,成為當時文壇之佳話。
李適聞薛濤之名,亦心生好奇,欲一睹其風采。遂命人召薛濤入宮,以試其才。薛濤接旨後,從容入宮,面對天子,毫無懼色。李適問其詩文,薛濤對答如流,文采飛揚,令李適大為讚賞。李適遂命其為宮中女官,專司撰寫詔